老是牙龈出血可能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刺激、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牙龈外伤等;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出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措施,同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
一、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1.菌斑、牙石的刺激
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牙石则是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质沉积物。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使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菌斑和牙石容易堆积,从而引发牙龈出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受此影响,一般来说,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风险更高。对于儿童,家长若未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导致菌斑、牙石堆积引发牙龈出血;成年人中,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菌斑和牙石的形成,进而增加牙龈出血的可能性;有牙周病史的人群,菌斑和牙石更容易复发并刺激牙龈导致出血。
2.刷牙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刷牙方向错误等,会损伤牙龈组织。比如横向刷牙,会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进而引起牙龈出血。不同年龄段人群刷牙方法不当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由于手部协调能力有限,容易出现刷牙方法不正确的情况,家长需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成年人中,工作忙碌导致刷牙马虎、不规范的情况较常见;老年人可能因为手部关节活动不便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刷牙方法不当引发牙龈出血的情况。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与牙龈组织不贴合,长期摩擦牙龈,造成牙龈炎症和出血。例如,假牙边缘不光滑、不合适,会持续刺激牙龈。不同人群佩戴修复体后出现不良修复体相关牙龈出血的情况各异,年轻人佩戴正畸牙套等修复体时,若牙套调整不合适,容易刺激牙龈出血;中老年人佩戴假牙时,若假牙制作不合适或佩戴时间过长未及时调整,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问题。
4.牙龈外伤
如刷牙时用力过度、使用牙签不当、食物刺伤等,都可能直接损伤牙龈,引起出血。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不慎咬伤牙龈导致出血;成年人可能在进食较硬食物时被刺伤牙龈;老年人由于牙龈本身较脆弱,更容易因轻微外伤出现牙龈出血。
二、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像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其他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出血是常见表现之一;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凝血功能异常,也会出现牙龈等部位的出血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血液系统疾病引发牙龈出血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可能患上相关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牙龈出血。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称为妊娠期龈炎。此时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青春期少年由于内分泌系统发育变化,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这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妊娠期女性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的敏感性;青春期少年则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牙龈出血问题。
3.其他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此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人群,牙龈出血的风险更高;慢性肝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牙龈出血的表现也有所差异,病情较重者牙龈出血可能更为明显。
老是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牙龈出血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