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痛时能否拔除需综合引起牙痛的病因和患者全身状况判断。若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引起,要根据病情看能否保守治疗保留患牙;健康人群患牙无保留价值且全身状况允许可拔,妊娠期女性、患全身性疾病者、儿童等特殊人群拔牙需考虑各自特殊情况,一般优先考虑保留患牙,特殊情况谨慎拔牙。
一、引起大牙痛的病因
1.龋齿
如果是浅龋、中龋,未累及牙髓,通过补牙等治疗即可缓解疼痛,无需拔牙。只有当龋齿发展到深龋累及牙髓,且无法通过根管治疗等保留患牙时才考虑拔除,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对于儿童来说,乳牙龋齿引起疼痛时,若可以通过治疗保留患牙以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和正常咀嚼功能等,应尽量保留,因为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引导等有重要作用;而恒牙龋齿引起疼痛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能否保留。
2.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在急性期一般不建议立即拔除患牙,而是先考虑开髓引流缓解疼痛,后续再进行根管治疗保留患牙。因为通过根管治疗有很大概率可以保留患牙并恢复其功能。例如,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可使患牙继续行使咀嚼等功能。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方式有差异。儿童牙髓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同样尽量保留患牙,因为乳牙的健康对儿童的咀嚼、发音等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恒牙胚的发育也依赖于乳牙的正常存在;成人牙髓炎则可通过根管治疗等尽量保留患牙。
3.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发作时,患牙有明显的咬合痛、浮出感等,此时也不急于拔除,而是先开髓引流,缓解根尖周的炎症,待急性炎症缓解后再根据患牙情况决定是否保留。如果根尖周病变较轻,通过根管治疗等可以治愈患牙;若根尖周病变严重,牙齿松动明显,无保留价值时才考虑拔除。
儿童根尖周炎的处理同样要谨慎保留患牙,因为乳牙的健康关系到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例如乳牙根尖周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等;成人根尖周炎则根据患牙的具体状况判断能否保留。
4.牙周炎
轻度牙周炎引起的牙痛,通过牙周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后,牙痛可缓解,牙齿也可保留。只有当牙周炎发展到晚期,牙齿严重松动,达到Ⅲ度松动,且经过评估无法通过牙周治疗等保留时才考虑拔除。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牙周炎的影响不同。儿童时期发生牙周炎相对少见,多与一些特殊的全身疾病等有关;成人牙周炎较为常见,年龄越大,患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越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在处理时需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牙周炎的治疗和牙齿的保留需要综合控制血糖等全身情况。
二、患者的全身状况
1.健康人群
一般来说,如果大牙疼痛是上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保留患牙的情况,且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能够耐受牙科治疗,应优先选择保留患牙的治疗方式。但如果患牙确实无保留价值,如严重的根折等情况,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拔除。
2.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因为拔牙可能引起宫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如果大牙疼痛需要处理,应在妊娠中期(4-6个月),且在牙科治疗前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评估风险后谨慎处理。例如,妊娠中期若大牙疼痛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情况,优先选择保守治疗;若必须拔牙,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控制疼痛等。
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患者,若处于不稳定期,拔牙可能诱发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应谨慎评估。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拔牙前需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88mmol/L以下,且要预防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拔牙后感染风险较高。又如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才可考虑拔牙,否则拔牙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
儿童:儿童大牙痛时是否拔牙需极其谨慎,因为儿童的口腔和全身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优先考虑保留患牙,通过治疗解决疼痛问题。例如儿童乳牙龋齿引起疼痛,若可以通过补牙等治疗保留乳牙,应尽量保留,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咀嚼、颌骨发育等。只有当乳牙严重松动,无法保留,且继承恒牙即将萌出等特殊情况时才考虑拔除乳牙,但要注意拔牙后的护理等,避免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