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可看出肝硬化,其诊断依据包括肝脏形态学改变(如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的肝脏大小、表面情况及实质回声改变)和门静脉系统改变(门静脉内径增宽、脾大、腹水);彩超诊断肝硬化有无创、可重复、价格低的优势,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且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有限制。
一、彩超对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1.肝脏形态学改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肝脏在彩超下表现略有差异,但对于肝硬化患者,一般会出现肝脏大小的改变。早期肝硬化时,肝脏可能轻度增大;晚期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往往缩小。这是因为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大量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重塑,体积发生变化。
性别影响:性别对肝脏彩超下的形态学改变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整体诊断中,主要还是依据肝脏的实际形态表现来判断。例如,男性和女性肝硬化患者在肝脏体积缩小、表面是否光滑等方面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主要观察肝脏表面是否呈结节状凹凸不平,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肝硬化时表面不平整,有结节样改变。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的人群,若发生肝硬化,在彩超下更易观察到肝脏形态改变。因为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导致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饮酒者肝脏受损后,通过彩超能较早发现肝脏体积、表面情况等变化。而对于有肥胖、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若合并肝硬化,也可在彩超下看到肝脏形态的异常。
病史情况: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如乙肝、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时,彩超下肝脏形态改变更具特征性。例如乙肝患者,病毒持续损伤肝细胞,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彩超可清晰显示肝脏的体积、表面及内部结构变化。
肝脏实质回声改变:肝硬化时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这是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取代了正常的肝组织,导致超声回声特性改变。通过彩超可以检测到这种回声的异常变化,而且回声的改变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回声越增粗、增强且不均匀,往往提示肝硬化程度越重。
2.门静脉系统改变
门静脉内径增宽:正常门静脉内径一般在13mm以内,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内径会增宽,多大于13mm。这是因为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门静脉扩张。
脾大: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脾大,彩超可测量脾脏的厚度和长度。正常脾脏厚度一般不超过40mm,长度不超过120mm,肝硬化时脾脏因门静脉高压淤血而增大,厚度和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同时,还可能观察到脾静脉增宽等情况。
腹水: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腹水,彩超可以检测到腹腔内的无回声区,提示腹水的存在。腹水的出现也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彩超能直观地发现腹腔内液体的积聚情况。
二、彩超诊断肝硬化的优势与局限性
1.优势
无创性: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身体没有创伤,操作相对简便,患者容易接受。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都可以进行彩超检查,尤其适合儿童等不适合进行有创检查的人群。例如儿童肝硬化患者,彩超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方式,避免了因有创检查给儿童带来的痛苦和风险。
可重复性好:彩超检查可以多次进行,便于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变化,如肝脏形态、门静脉系统情况等的变化,有助于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价格相对低廉:与一些其他更复杂的检查方法相比,彩超检查的费用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用于肝硬化的初步筛查和病情监测。
2.局限性
受操作者经验影响:彩超检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的操作者可能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例如对一些不典型的肝硬化肝脏形态和回声改变判断不准确。
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限度:对于一些早期肝硬化,肝脏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可能不太明显,彩超有时可能难以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肝功能检查、肝脏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例如一些轻微的肝细胞损伤和早期纤维组织增生时,彩超可能不能清晰地分辨出异常改变。
总之,彩超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能够从肝脏形态学和门静脉系统等多方面发现肝硬化的相关表现,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其他检查手段来准确诊断肝硬化,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