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痛是否拔牙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严重无法保留及智齿蛀痛无保留价值可考虑拔;浅、中龋及深龋未累及牙髓、可根管治疗保留的患牙不建议拔;儿童、孕妇、老年人蛀牙痛拔牙有特殊考虑,儿童慎拔乳牙,孕妇孕早晚期一般不拔牙,孕中期慎拔,老年人拔牙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
一、可以考虑拔除的情况
1.严重无法保留的患牙
龋齿程度:当蛀牙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牙体组织大范围破坏,剩余牙体组织极少,无法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进行修复时。例如,经过口腔检查发现牙齿大部分已被龋坏,只剩下残根且根周情况不佳,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拔除。从临床研究来看,严重破坏的牙齿继续保留可能会引发反复的感染,如牙槽脓肿等,影响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
牙周情况:如果蛀牙同时伴有严重的牙周病,牙齿松动度达到Ⅲ度,且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已经没有保留价值,此时可以考虑拔除。牙周病和蛀牙相互影响,严重的牙周病变会导致牙齿支持组织丧失,使得牙齿无法稳固存在。
2.智齿蛀痛且无保留价值
智齿位置不正,如横向阻生、近中阻生等,经常引发冠周炎,并且已经发生蛀痛的情况。由于智齿在口腔中的功能相对次要,而且位置特殊,治疗难度较大,当反复出现蛀痛且无法通过常规治疗改善时,可以考虑拔除。比如,智齿部分萌出,周围牙龈反复发炎肿胀,同时牙齿本身有龋坏,这种情况下拔除智齿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蛀痛问题。
二、不建议拔除的情况
1.可以通过治疗保留的患牙
浅、中龋:如果蛀牙处于浅龋或中龋阶段,龋坏组织局限,未累及牙髓。通过简单的去腐充填治疗就可以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拔除牙齿。浅龋时,龋坏仅局限在牙釉质层,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敏感症状;中龋时龋坏到达牙本质浅层,此时通过补牙可以很好地解决蛀痛问题,保留天然牙有利于维持口腔的正常咀嚼等功能。
深龋未累及牙髓:深龋时龋坏到达牙本质深层,但尚未波及牙髓。此时可以通过垫底充填等治疗方法来保存牙齿。医生会先去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护髓材料垫底,再用充填材料恢复牙齿外形。只要牙髓没有受到感染,通过适当的治疗就可以保留牙齿,缓解蛀痛。
2.可以通过根管治疗保留的患牙
当蛀牙已经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如果牙齿还有保留价值,可以通过根管治疗来保存牙齿。根管治疗是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经过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等步骤,然后再进行冠修复。例如,牙髓炎患者经过根管治疗后,炎症可以得到控制,牙齿可以继续行使功能,不需要拔除。对于儿童患者,如果乳牙发生蛀痛引发牙髓炎症,在符合根管治疗适应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根管治疗保留乳牙,因为乳牙对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有重要作用。
三、不同人群蛀牙痛拔牙的特殊考虑
1.儿童
儿童的乳牙蛀痛是否拔牙需要格外谨慎。如果是乳牙浅、中龋,尽量通过治疗保留乳牙,因为乳牙的存在有助于儿童的咀嚼、发音,还能为恒牙的萌出提供空间。只有当乳牙严重松动、无法通过治疗保留,或者乳牙蛀痛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等情况时才考虑拔除。例如,儿童乳牙患龋导致根尖周脓肿,影响全身健康时,可能需要拔除,但要注意拔牙后的间隙保持等问题,以保证恒牙能够正常萌出。
2.孕妇
孕妇蛀牙痛时拔牙需要权衡利弊。在怀孕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因为这两个时期拔牙可能会引发流产或早产。在怀孕中期,如果蛀痛非常严重,必须拔牙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且要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麻醉等操作。例如,孕妇患严重的蛀牙引发剧烈疼痛,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在怀孕4-6个月时可以考虑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拔牙,但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
3.老年人
老年人蛀牙痛拔牙时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老年人有高血压,血压需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才能考虑拔牙;如果有糖尿病,血糖需要控制在空腹血糖<8.88mmol/L等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且要预防拔牙后的感染,因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例如,一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蛀牙引发剧烈疼痛,在拔牙前要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好,拔牙后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