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早产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休息活动、避免刺激)、医疗干预(用抑制宫缩药物、促胎肺成熟)、监测评估(胎儿监测、宫颈评估),高龄孕妇和有既往早产史孕妇有特殊注意事项,需分别做好相关监测、沟通及干预等。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活动
对于先兆早产的孕妇,应尽量多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胎儿的氧供等。一般建议休息时以左侧卧位为主,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不同年龄的孕妇都应注意休息,年轻孕妇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也需要严格遵循休息要求,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更需要通过良好的休息来维持宫内环境稳定。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的孕妇更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休息。
2.避免刺激
要避免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诱发早产。同时,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刺激。对于有既往早产病史的孕妇,更要格外注意避免这些可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因素,这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早产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防护要更加严格。
二、医疗干预措施
1.抑制宫缩药物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子宫收缩,但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不同年龄的孕妇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高龄孕妇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的情况,使用时更要谨慎监测。
硫酸镁:硫酸镁是常用的抑制宫缩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从而抑制子宫收缩。在使用硫酸镁过程中,要监测孕妇的呼吸、膝腱反射、尿量等指标,因为硫酸镁过量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腱反射消失、尿量减少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孕妇,使用硫酸镁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和监测。
2.促胎肺成熟
如果孕周小于34周,预计胎儿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娩,应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促胎肺成熟的时机和药物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来确定,例如孕周越小,促胎肺成熟的意义越大,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整体情况。
三、监测与评估
1.胎儿监测
胎心监测:通过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的心率、宫缩情况等。一般建议定期进行胎心监测,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胎心监测的频率可能会相对增加。不同年龄的孕妇进行胎心监测时,操作和解读都需要准确,高龄孕妇胎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所以胎心监测结果的分析要更加细致。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羊水量等。通过超声可以了解胎儿的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胎盘是否有早剥等异常情况,羊水量是否正常等。在整个孕期尤其是有先兆早产情况时,超声检查是重要的监测手段,不同孕周的超声检查重点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超声检查频率和项目。
2.宫颈评估
宫颈长度的测量对于先兆早产的评估很重要。通过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如果宫颈长度缩短,提示早产风险增加。对于有既往早产史或有宫颈机能不全等情况的孕妇,宫颈评估更为关键。不同年龄的孕妇宫颈的生理状态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孕妇宫颈相对弹性较好,而高龄孕妇宫颈可能相对较硬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宫颈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发生先兆早产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增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在保胎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对于胎儿的监测要更加细致,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且要与孕妇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告知保胎过程中的风险和可能的预后情况,让其做好心理准备。
2.有既往早产史孕妇
这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在本次保胎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监测和处理外,要更加注重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例如在孕期要严格遵循休息、避免刺激等要求,定期进行宫颈监测等。同时,要了解既往早产的原因,如果是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既往早产,本次孕期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孕周进行宫颈环扎术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本次先兆早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