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多样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方面,腹痛为突然发作持续性剧烈痛,可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频繁,物含胃内容物等;多有中度发热,少数高热;重症者有低血压休克;还会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局部有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相关表现。体征上,腹部有腹膜刺激征、腹胀,还有Grey-Turner征、Cullen征等。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性剧烈腹痛,程度较重,常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稍有缓解。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重症胰腺炎腹痛可能表述不如成人典型,但同样具有剧烈且持续的特点;女性患者在疼痛放射等方面可能无特殊性别差异的本质改变,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
2.机制:主要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胰腺包膜、腹腔神经丛以及炎性渗出液刺激腹膜等引起。
(二)恶心、呕吐
1.表现:多数患者起病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甚至为血性。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重症胰腺炎出现恶心、呕吐时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病情而更需仔细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注意与原有疾病导致的恶心、呕吐相鉴别。
2.机制: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痉挛、蠕动紊乱有关。
(三)发热
1.特点:多为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有一定差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重症胰腺炎时发热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慢性感染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发热需考虑与基础病史的关联及是否为胰腺炎本身所致。
2.机制:胰腺炎症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等可引起发热。
(四)低血压和休克
1.表现: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休克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密切监测;女性患者在休克发生时同样需要及时识别并处理,因为休克会影响全身各脏器灌注。
2.机制:大量炎性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肌抑制因子等多种因素导致休克。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表现:可出现脱水、低钾、低钙等情况。低钙时可引起手足抽搐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严重的电解质失衡;对于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基础疾病对其的影响。
2.机制:呕吐、腹腔渗出、胰腺炎症影响等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
(六)局部并发症相关表现
1.胰腺脓肿:表现为发热、腹痛加重,可触及腹部包块等。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胰腺脓肿时感染扩散等风险更高;女性患者在诊断胰腺脓肿时需结合自身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盆腔等部位病变干扰。
2.胰腺假性囊肿: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囊性包块等。不同年龄人群胰腺假性囊肿的发展和表现有差异,儿童胰腺假性囊肿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其转归;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需考虑与手术等因素的关系。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不同年龄人群腹膜刺激征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腹壁较薄等因素,腹膜刺激征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需重视;对于有腹部外伤等病史的患者,腹膜刺激征需鉴别是原有病史还是胰腺炎所致。
2.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胃肠蠕动减弱等。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重症胰腺炎时腹胀可能更明显,需注意与肠梗阻等其他导致腹胀的疾病鉴别;女性患者腹胀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生理周期等因素对腹部表现的可能影响。
(二)其他体征
1.Grey-Turner征:少数患者由于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后间隙渗到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常见于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人群Grey-Turner征出现的概率和表现可能无本质性别等差异,但需结合个体病情判断。
2.Cullen征:极少数患者脐周皮肤出现蓝色改变,是由于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后间隙渗到皮下所致,同样在不同年龄、病史等人群中需综合分析其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