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有排尿困难、疼痛、血尿、尿道压痛及硬结等表现,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治疗有保守、器械取出、手术等方法,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尿道结石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尿道结石的定义与成因
尿道结石是指尿道内形成的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尿道结石较少见,多与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等因素有关;继发性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结石经尿道排出时嵌顿所致。其成因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形成结石;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潴留,利于结石形成;尿道感染时,细菌、坏死组织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二、尿道结石的临床表现
1.排尿困难:结石会阻碍尿液排出,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滴沥,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男性患者常见于尿道前列腺部、膜部、球部和阴茎部;女性患者多在尿道外口、舟状窝等部位。
2.疼痛:可表现为排尿时疼痛,疼痛可局限于尿道某部位,也可放射至阴茎头部或会阴部。前尿道结石在排尿时疼痛明显,且可摸到结石;后尿道结石疼痛可放射至阴囊或耻骨上区。
3.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见肉眼血尿,是由于结石表面损伤尿道黏膜引起。
4.尿道压痛及硬结:前尿道结石可在阴茎阴囊交界处或阴茎部尿道触及硬结,有明显压痛;后尿道结石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
三、尿道结石的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根据患者排尿困难、疼痛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体格检查:前尿道结石可通过尿道触诊发现;后尿道结石需进行直肠指诊检查。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显示大多数尿道结石,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超声检查:对尿道结石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发现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及后方的声影,尤其适用于透视下不显影的结石。
尿道镜检查:对于诊断尿道结石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结石,还能同时了解尿道有无其他病变。
四、尿道结石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结石较小、表面光滑、尿道无严重梗阻的患者: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适当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2.器械取出术
前尿道结石:可在局部麻醉下,用血管钳等器械将结石取出,但要注意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后尿道结石:可将结石推回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
3.手术治疗
尿道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结石较大、嵌顿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根据结石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如前尿道结石可采用阴茎阴囊部尿道切开取石术,后尿道结石可采用经会阴尿道切开取石术等。
内镜下碎石取石术:利用尿道镜等内镜设备,通过激光、气压弹道等碎石技术将结石击碎后取出。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一些适合内镜操作的尿道结石患者。
五、不同人群尿道结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尿道结石
特点:儿童尿道结石多为继发性,常由膀胱结石经尿道排出时嵌顿所致,患儿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哭闹,有时可出现血尿。
注意事项:儿童尿道较细,治疗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尿道。尽量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的内镜治疗方法,减少对儿童尿道的创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保证患儿的舒适和安全,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
2.女性尿道结石
特点:女性尿道短而宽,结石相对容易排出,但也可能因尿道外口狭窄等因素导致结石嵌顿。女性尿道结石症状可能不如男性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
注意事项:女性治疗尿道结石时要注意操作轻柔,因为女性尿道黏膜相对脆弱。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等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如果需要手术,要选择对尿道损伤小的方式,术后要注意预防尿道感染,保持尿道清洁。
3.老年尿道结石
特点:老年患者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尿道结石往往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有关,结石容易反复形成。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治疗尿道结石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果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需要先处理梗阻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