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口腔局部的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以及全身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长期服药或缺乏维生素C等;口臭常见原因有口腔局部的口腔卫生不良、龋齿、牙周炎、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全身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且两者常相互关联,出现时需及时就医排查,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特殊人群需尤其注意口腔健康维护。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口腔局部因素
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卫生不良时,菌斑会逐渐堆积,进而钙化形成牙石,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出现牙龈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菌斑、牙石堆积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可能因刷牙方法不当导致菌斑堆积,成年人则多因口腔清洁维护不够出现该问题。
牙龈炎:牙龈组织发生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也与局部异物刺激、食物嵌塞等有关。牙龈炎患者的牙龈会变得红肿脆弱,容易出血,尤其在刷牙或咬硬物时更明显。女性在生理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
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不仅涉及牙龈组织,还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吸烟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因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出血。老年人安装假牙后,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和调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全身性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白血病患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感染等其他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出血较为常见。
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出血。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改变,也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出血。
其他:一些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人群,可能因药物影响凝血功能而出现牙龈出血;长期缺乏维生素C的人,会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二、口臭的常见原因
1.口腔局部因素
口腔卫生不良:如前面所述,菌斑、牙石堆积,食物残渣残留等,细菌分解这些物质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臭。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食物残渣容易在口腔内发酵产生臭味;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也较易出现口腔卫生不良相关的口臭。
龋齿:牙齿龋坏形成的龋洞内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菌斑,细菌滋生分解会产生臭味。儿童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导致口臭问题。
牙周炎: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存在大量致病菌,这些细菌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同时牙周袋内的炎性分泌物也会散发异味,导致口臭。
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用大蒜、洋葱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后,食物残渣在口腔内被分解,会引起短暂的口臭;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导致口臭。
2.全身性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鼻腔或呼吸道的分泌物倒流至口腔,会引起口臭。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增多,部分可能流入口腔;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隐窝内会积存大量脱落上皮、细菌团等,分解后产生异味。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时,可能会出现口臭,这是因为胃肠道内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产生的异味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例如,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口臭症状。
其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酮体增加,可出现丙酮味口臭;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体内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也可能出现口腔异味。
牙龈出血和口臭往往相互关联,口腔局部因素是导致两者的常见原因,而全身性因素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引发这两种症状。如果出现牙龈出血伴有口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相关全身性疾病的排查,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对于预防牙龈出血和口臭非常重要。对于特殊人群,如孕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更要注意口腔健康的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相关疾病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