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眼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致远视力模糊,远视是聚焦在视网膜后致远近距离视物不清晰;近视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主要是近距用眼和缺乏户外活动,远视遗传与眼球发育因素有关;近视有远视力降等症状,远视轻度可无症状,中高度远近视力均受影响且易眼疲劳;视力检查可明确近视远视度数及影响;儿童近视要防高发,远视防影响发育,青少年近视要控发展,远视防影响视觉功能,成年人近视防加深,远视防老视等提前。
远视:也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使得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的像,表现为看远处和近处物体可能都不清晰,相对更影响看近处。
病因方面
近视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子女患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高度近视,遗传倾向更为明显。
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比如学生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睫状肌长期痉挛,就容易引发近视。此外,缺乏户外活动也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户外活动时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眼部的发育和预防近视。
远视
遗传因素:部分远视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远视的遗传倾向,后代发生远视的可能性会增加。
眼球发育因素: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球的前后径较短,就容易出现远视,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前后径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但如果眼球发育过短,就可能导致远视度数较高且难以自行恢复。
症状表现
近视
最主要的症状是远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而近视力相对正常。患者可能会出现眯眼的情况,试图通过眯眼来减少散光影响,使图像更清晰一些。长期近视的人还可能出现眼疲劳症状,如眼睛酸胀、干涩、疼痛,看东西时间稍长就容易疲劳等。
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改变,比如喜欢凑近看东西,看电视时距离电视很近等。
远视
轻度远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来弥补远视造成的视力问题。但中高度远视患者,远视力和近视力都会受到影响,看远处和近处物体都不清晰,而且更容易出现眼疲劳,因为需要持续动用调节力来看清物体,长时间用眼后眼疲劳症状会更明显,可能出现头痛、眼胀等不适。
视力检查指标及意义
近视
验光检查时会显示近视度数,例如近视-1.00D等,度数越高,远视力下降越明显。通过视力检查可以明确近视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矫正或预防措施。
远视
验光检查显示远视度数,如远视+2.00D等,通过视力检查能了解远视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对于儿童远视,还可以评估其眼球发育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治疗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近视:儿童时期是近视高发阶段,如果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更容易患上近视。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如果发现儿童有近视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等进行矫正。
远视:儿童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降低,如果是病理性远视(如远视度数过高或不能正常降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所以对于儿童远视,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比如进行弱视训练等。
青少年
近视: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用眼强度大,近视的发生率较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预防近视进一步加深。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较快,还可以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
远视:青少年时期远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立体视等视觉功能的发育,也需要关注视力变化,必要时进行矫正。
成年人
近视:成年人近视度数相对稳定,但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健康,也可能出现度数加深的情况。一些特殊职业如需要长时间用眼的,要更加注意眼部保健。
远视:成年人远视可能会因为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而出现老视症状提前等情况,需要根据自身视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佩戴眼镜等。
总之,近视和远视在定义、病因、症状表现、视力检查指标以及不同人群的情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视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