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牙龈出血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牙龈炎(牙菌斑刺激致牙龈发炎出血)、牙周炎(牙龈炎发展而来,有牙周袋等症状)、牙结石刺激(钙化菌斑软垢刺激牙龈出血)、不良修复体(修复体不合适摩擦牙龈出血);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牙龈自发性出血等)、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因雌激素升高、糖尿病因血糖高致牙龈炎症出血)、其他全身疾病(肝脏疾病致凝血因子合成受影响出现牙龈出血),出现牙龈出血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
一、局部因素导致大牙牙龈出血
1.牙龈炎
成因: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主要原因,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例如,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长时间不刷牙、不使用牙线等,很容易滋生牙菌斑,进而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牙龈炎,儿童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发生,成年人由于生活中饮食残渣残留等情况也易患病。
表现:牙龈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
2.牙周炎
成因: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吸烟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牙周炎的几率也会增加。
表现: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牙龈出血可能在刷牙、进食甚至无明显刺激时都可能发生。
3.牙结石刺激
成因:牙结石是沉积在牙齿表面已钙化的菌斑及软垢,它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牙结石形成速度相对较快。不同性别都可能受牙结石影响,男性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容易出现牙结石。
表现:牙龈红肿,触碰时易出血,同时可看到牙齿表面有坚硬的黄白色或棕色的牙结石。
4.不良修复体
成因: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与牙龈组织不贴合,不断摩擦牙龈,引起牙龈出血。佩戴假牙的人群如果修复体制作不合适或者长时间不清洁,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因为牙齿缺失等原因需要佩戴假牙,若修复体不合适就易引发问题。
表现:牙龈局部有炎症表现,出血多发生在佩戴修复体的部位,去除修复体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
二、全身因素导致大牙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成因: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同时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从而引起牙龈出血。各年龄阶段都可能患白血病,但儿童和青少年相对也有发病可能。
表现:牙龈出血往往是自发性的,且不易止住,同时可能伴有贫血、发热、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因: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牙龈容易出血。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因素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表现:牙龈出血可轻可重,皮肤也会出现紫癜、瘀斑等,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
成因:女性怀孕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牙龈出血。孕期女性由于身体激素变化,若口腔卫生保持不佳,就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表现:牙龈红肿、易出血,一般在怀孕2-3个月后出现,分娩后症状可减轻。
糖尿病
成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患口腔疾病包括牙龈出血的几率会增加。
表现:牙龈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且伤口愈合较慢。
3.其他全身疾病
肝脏疾病
成因:肝脏疾病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牙龈出血。患有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人群,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相关的代谢出现问题,容易有牙龈出血表现。
表现:牙龈出血同时可能伴有黄疸、腹水、肝掌等症状。
当出现大牙牙龈出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口腔检查、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牙龈出血的重要措施,包括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应重视口腔卫生维护,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口腔习惯,成年人要坚持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