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这些并发症与高血糖、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并发症在病理机制、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有不同表现。
一、心血管并发症
1.冠心病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升高。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使血管壁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会引起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这些都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相关病症。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面临冠心病风险,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会进一步增加。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更高。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
2.脑血管疾病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高血糖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异常,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同样累及脑血管,导致脑血管狭窄。在性别差异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都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加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脑血管疾病风险进一步升高,而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脑血管病变进展更快。
二、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1.病理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多种代谢紊乱有关。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等病理改变。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看,高血糖会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如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积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越高。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合并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时,风险会增加。生活方式中,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有长期高血糖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三、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早期可能表现为微动脉瘤、出血斑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网膜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引起失明。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不同阶段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中,吸烟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患有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良、病程较长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都更高。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
四、神经并发症
1.周围神经病变
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其发生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纤维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等有关。在年龄方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男性和女性在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生活方式中,长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会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如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自主神经病变
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例如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静息心率加快、体位性低血压等;消化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泌尿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尿失禁或尿潴留等。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自主神经病变,但不同系统的表现可能在性别间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长期高血糖状态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患有多种并发症且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