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多样症状与体征表现。症状方面,腹痛多突然剧烈,常在上中腹,饱餐或饮酒后发作,可向腰背部放射,进食加重;起病多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多数中度发热,重症者发热更高且久,少数因胆源性有黄疸;重症胰腺炎可致低血压、休克。体征上,轻症腹部压痛轻,无肌紧张反跳痛;重症压痛明显,有肌紧张、反跳痛等,还可有Grey-Turner征、Cullen征,部分有低钙血症表现,老年及儿童体征有各自特点。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也可偏左或偏右,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且疼痛较为持续。多数患者腹痛程度较严重,如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腹痛一般较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腹痛可能更为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痛。
2.诱发因素及加重缓解情况:患者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腹痛,疼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稍缓解,进食后疼痛加重。例如,大量进食油腻食物或大量饮酒后,胰腺分泌增加,胰管内压力升高,刺激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引发腹痛。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情况: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甚至血性物。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比如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引起恶心、呕吐。
2.与病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呕吐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炎的病情轻重有一定关联,病情越重,呕吐可能越频繁、剧烈。
(三)发热
1.发热程度及特点: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为轻型胰腺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而重型胰腺炎患者发热较高,可超过39℃,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发热是由于胰腺炎症渗出等刺激机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2.与感染的关系:部分患者发热可能是因为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情况,如出现胰腺脓肿等并发症时,发热会更为明显且持续不退,此时需要警惕合并感染的可能。
(四)黄疸
1.出现情况及原因: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多见于胆源性胰腺炎。这是因为胆总管结石嵌顿、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等原因,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从而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一般与胆道梗阻的程度相关,胆道梗阻越严重,黄疸可能越明显。
2.黄疸的变化:随着胰腺炎病情的好转,若胆道梗阻解除,黄疸可逐渐消退。
(五)低血压和休克
1.发生于重症胰腺炎: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中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这是由于胰腺坏死出血,大量炎性渗出,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同时,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力,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障碍。例如,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使血液外渗,有效血容量减少,从而导致低血压甚至休克。
2.特殊人群表现差异:老年患者发生休克时可能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轻症胰腺炎:腹部体征相对较轻,可有上腹轻度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例如,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腹部压痛多较局限,压痛程度相对较轻。
2.重症胰腺炎:患者腹部压痛明显,并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还可能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有腹腔内积液。此外,少数患者可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导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灰紫色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Grey-Turner征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因为血液、胰酶等渗出液通过腹膜后途径渗入皮下导致的;Cullen征也是由于胰腺坏死出血等导致局部血液渗出至脐周引起。
(二)其他体征
1.低钙血症相关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这是由于胰腺炎时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导致血钙降低。低钙血症严重时可引起抽搐等症状,多见于重症胰腺炎患者。
2.老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体征特点:老年患者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压痛、反跳痛等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体征可能较难准确表达,医生需通过详细检查腹部情况,如触摸腹部是否有异常压痛等,同时结合患儿的症状表现来判断病情,因为儿童对疼痛等的表述可能不准确,容易延误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