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裤子可能由多种尿失禁类型及其他原因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女性因妊娠分娩、中老年雌激素下降等易患,男性也可因手术等出现;急迫性尿失禁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各年龄段可发生,中老年更常见;混合型尿失禁同时有压力性和急迫性表现,中老年女性高发;其他原因包括尿道括约肌损伤(医源性、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尿流动力学、尿常规、超声等)评估与检查。
一、压力性尿失禁
(一)定义与机制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咳嗽就尿裤子最常见的原因,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导致尿道阻力不足以对抗腹压。例如,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可能受到损伤,使得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中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影响盆底组织的弹性和功能,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二)相关人群特点
女性:妊娠、分娩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肌损伤的概率更高。此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会使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闭合压力下降,也是女性易患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之一。
男性:男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相对较少,但也可能由于前列腺手术等原因损伤盆底结构,或者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功能逐渐减退而出现。
二、急迫性尿失禁
(一)定义与机制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有强烈的尿意,不能控制而尿液突然流出,部分患者可能在咳嗽等腹压增加时诱发。其发生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如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会不自主地收缩,导致急迫性尿意。例如,膀胱炎、膀胱结石等膀胱局部病变可刺激膀胱逼尿肌,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也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控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
(二)相关人群特点
各年龄段: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群相对更常见。膀胱炎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女性,由于尿道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急迫性尿失禁。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如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相应地,由其导致的急迫性尿失禁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三、混合型尿失禁
(一)定义与机制
混合型尿失禁是指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既有盆底结构异常导致的压力性因素,又有膀胱过度活动等急迫性因素。例如,一些老年女性可能同时存在盆底肌松弛和膀胱过度活动,从而表现为混合型尿失禁。
(二)相关人群特点
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结构退变以及可能存在的膀胱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是混合型尿失禁的高发人群。
四、其他可能原因
(一)尿道括约肌损伤
医源性因素:如尿道手术、妇科手术等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导致控尿能力下降,在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尿失禁。例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从而引起尿失禁。
外伤:会阴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尿道括约肌,影响尿液的控制,当腹压增加时就可能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二)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膀胱的神经控制,导致膀胱功能紊乱,出现尿失禁,包括在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发生尿失禁的情况。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破坏神经传导通路,影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调节,导致排尿功能障碍,从而在腹压增加时出现尿失禁。
五、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尿失禁发生的频率、与腹压增加的关系(如咳嗽、大笑等时是否发生,发生的程度)、是否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其他症状,以及患者的妊娠、分娩史、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盆底肌检查,评估盆底肌的力量和弹性;泌尿系统检查,观察尿道口情况、有无泌尿系统畸形等;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
(三)辅助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膀胱压力、尿道压力等,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有助于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例如,可以检测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尿道的闭合压力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如膀胱炎患者尿常规中可能会有白细胞增多等表现。
超声检查:包括泌尿系统超声和盆底超声等。泌尿系统超声可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和结构,有无结石、肿瘤等病变;盆底超声可评估盆底肌的结构和功能,如盆底肌的厚度、收缩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