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发病部位在肠道,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表现为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辅助检查有粪便常规等,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阑尾炎发病部位是阑尾,病因是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表现为腹痛等,辅助检查有血常规等,治疗有手术和保守治疗。
一、发病部位
肠炎:肠炎是肠道的炎症,肠道包括小肠、大肠等部位,常见的如小肠炎、结肠炎等,病变主要在肠道黏膜等组织。不同类型肠炎发病部位有差异,比如感染性肠炎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而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但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多见。
阑尾炎:阑尾炎的发病部位是阑尾,阑尾是位于右下腹的一段盲管,连接在盲肠的末端。
二、病因
肠炎:
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等)感染是常见原因。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起肠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引发肠炎。
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如进食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食物过敏等;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炎;自身免疫因素,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肠炎,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肠道组织有关,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常见,女性和男性发病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具体机制与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相关。
阑尾炎:
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腔细,容易被粪石、异物、寄生虫等阻塞,比如儿童可能因吞食小的异物导致阑尾管腔阻塞,而老年人可能因肠道功能减退、粪便干结等引起阻塞。
细菌感染:当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侵入阑尾黏膜,引起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
三、临床表现
肠炎: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腹痛程度和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腹泻可为稀便、水样便等,每天排便次数可增多,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例如,感染性肠炎患者常出现急性起病的腹泻、腹痛,而慢性肠炎患者症状相对迁延,腹泻可能时轻时重。
全身症状: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全身症状有所差异。轻中度肠炎可能仅有轻度发热,重度肠炎可能出现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儿童由于体液调节能力较弱,发生脱水等全身症状的风险相对更高。
阑尾炎:
腹痛:典型的腹痛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多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儿童的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有时腹痛起始部位不明确,容易延误诊断。
胃肠道症状: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伴有食欲减退。
全身症状:一般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升高,如并发腹膜炎等情况,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
肠炎:
粪便常规: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例如,感染性肠炎患者粪便中常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等。
血常规: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
肠镜检查:对于诊断肠炎有重要价值,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等,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肠炎的性质,如鉴别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等,成年人可进行肠镜检查,但儿童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阑尾炎:
血常规:多数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对于诊断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尤其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在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进行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儿童进行CT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五、治疗原则
肠炎:
一般治疗:休息,调整饮食,如感染性肠炎患者急性期需暂时禁食,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要特别注意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预防脱水。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主要是对症治疗;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等,可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
阑尾炎: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阑尾切除术。尤其是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出现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阑尾炎,由于病情变化较快,更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特殊情况如单纯性阑尾炎等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考虑保守治疗,但多数情况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炎症较轻,患者不同意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等情况。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