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合并阑尾炎需诊断,症状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体征有右下腹压痛等,辅助检查有超声、MRI等;治疗以手术为主,不同孕期处理有差异,孕早期手术流产风险高,孕中期手术操作较易,孕晚期手术难度大且易致早产,特殊人群要关注心理、术后恢复及胎儿监护。
一、怀孕合并阑尾炎的诊断
1.症状表现
怀孕早期阑尾炎的症状与非孕期相似,可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但由于孕期子宫增大,阑尾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疼痛位置可能不典型。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将阑尾推向右上、外侧或盆腔深处,所以疼痛部位可能偏高。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征方面,右下腹压痛是重要体征,但在孕期由于子宫的存在,压痛部位可能偏上。此外,孕期白细胞计数会生理性升高,一般在(10-15)×10/L之间,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超过15×10/L,要警惕阑尾炎可能。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对诊断怀孕合并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可以观察阑尾的形态、是否肿大以及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如果发现阑尾肿大、周围有积液等表现,有助于诊断阑尾炎。而且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对胎儿影响较小。
MRI检查:在必要时可选择MRI检查,它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诊断不典型的怀孕合并阑尾炎有一定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二、怀孕合并阑尾炎的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一旦确诊怀孕合并阑尾炎,无论孕早期、孕中期还是孕晚期,只要没有手术禁忌证,都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危及孕妇的生命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例如,阑尾穿孔导致的腹膜炎可引起孕妇中毒性休克,同时炎症刺激也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等不良后果。
手术方式一般选择阑尾切除术。手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通常采取右下腹麦氏切口,但要根据阑尾位置适当调整切口位置。如果是孕中晚期,可能需要将切口适当向上延伸。
2.围手术期处理
孕期因素考虑:手术时要注意体位,可将孕妇的子宫向左上方推移,以减少手术中子宫对腹腔脏器的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心、胎动等。术后要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包括胎心监护等,观察有无早产迹象等。
抗感染治疗: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要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术后使用3-5天左右,具体要根据孕妇和术后恢复情况调整。
三、不同孕期怀孕合并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差异
1.孕早期
特点:孕早期子宫增大不明显,阑尾位置相对正常,症状可能与非孕期阑尾炎相似,但此时如果行手术治疗,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不过如果不及时手术,阑尾炎本身的危害更大。
处理:在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要向孕妇及家属充分告知孕早期手术可能存在的流产风险等情况,在征得同意后进行手术。术后要采取保胎措施,如适当休息、使用保胎药物等(保胎药物的使用要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孕中期
特点:孕中期子宫增大较明显,但相对孕晚期子宫还不是特别大,手术操作相对较容易,流产风险相对孕早期降低。
处理:此时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手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继续监测胎儿情况,一般胎儿相对较稳定,流产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密切观察。
3.孕晚期
特点:孕晚期子宫较大,阑尾位置很高,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此时手术容易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等。但如果不及时手术,阑尾炎引起的腹膜炎等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极大。
处理: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手术方式除了阑尾切除术外,必要时可能需要同时进行剖宫产等,但这要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手术中要尽量轻柔操作,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的监护,预防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1.心理方面
孕妇在确诊怀孕合并阑尾炎后往往会有焦虑、恐惧的心理,家属要多陪伴、安慰孕妇,向孕妇解释疾病的相关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为情绪过度紧张可能会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而影响胎儿。
2.术后恢复方面
术后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但也需要适当翻身等,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在饮食方面,术后要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3.胎儿监护方面
术后要密切监护胎儿的情况,如每天数胎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等。如果发现胎儿有异常情况,如胎动异常增多或减少、胎心监护异常等,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