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胚胎停育风险,孕前要健康管理(控制基础疾病、补叶酸)、避不良习惯;孕期要定期产检(早查宫内及发育、中晚期监生长筛异常)、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控体重)、避不良环境;还要关注孕妇及男性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一、孕前准备与调理
1.健康管理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备孕女性,需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可通过饮食控制(如遵循糖尿病饮食食谱,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来实现。高血压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妊娠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同时注意低盐饮食等。男性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精子质量,进而增加胚胎停育风险。
补充叶酸:备孕女性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4-0.8mg,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胚胎停育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能够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降低50%-70%。
2.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女性吸烟饮酒会对卵子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男性吸烟饮酒会影响精子质量。例如,吸烟会使女性体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卵子的氧供应,还会导致卵子染色体异常;饮酒可能影响女性内分泌,干扰正常的排卵和受精过程。所以备孕期间男女双方都应严格戒烟戒酒。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长期接触农药、化学毒物等,工作中接触此类物质的人群,在备孕时需调换工作岗位,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畸变,增加胚胎停育几率。
二、孕期保健
1.定期产检
孕早期(妊娠12周内):需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宫内妊娠,并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如胎芽、胎心的出现情况等。一般孕6-7周可通过超声看到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如果超过孕8周仍未出现胎心胎芽,胚胎停育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孕早期还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了解孕妇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贫血、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这些异常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孕中晚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了解羊水、胎盘情况等。例如,羊水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异常,增加胚胎停育相关风险。同时,进行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检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因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孕妇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方面,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菠菜富含叶酸等;矿物质如钙、铁等也不可或缺,牛奶、豆制品富含钙,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例如,孕中期胎儿骨骼发育加快,需要充足的钙,孕妇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
控制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影响胎盘血流,不利于胚胎发育;体重增长过慢则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应根据自身孕前体重指数(BMI)来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一般BMI在18.5-23.9之间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在11.5-16kg之间。
3.避免不良环境因素
远离辐射:孕妇应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虽然日常接触的辐射剂量通常较低,但长期大量接触仍可能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工作环境不可避免接触辐射,需采取防护措施,如穿防辐射服等。
避免感染:孕妇要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例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多种畸形,增加胚胎停育风险。孕妇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风疹流行季节避免外出等。如果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三、心理调适
1.关注孕妇心理状态
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因为身体变化、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等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人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陪伴,了解孕妇的心理需求,多与孕妇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例如,家人可以陪孕妇散步、聊天等,让孕妇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研究表明,孕妇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增加胚胎停育的发生几率。
对于有过胚胎停育史的孕妇,心理压力可能更大,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干预。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情绪,树立信心,正确面对再次妊娠的风险。
2.男性的心理支持
男性在妻子孕期也应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同时给予妻子足够的心理支持。男性可能会因为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等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也可能间接影响孕妇的心理状态。所以男性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孕期情况,与妻子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