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做阑尾炎手术需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术后护理要点以及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处理,术前要评估病情、做好禁食禁水等准备;手术中注意体位和轻柔操作并监测生命体征和胎儿情况;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抗感染治疗和胎儿监测,高龄孕妇和多次妊娠史孕妇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病情评估
怀孕女性发生阑尾炎时,需综合考虑孕周、阑尾炎症严重程度等因素。孕周不同,手术对胎儿的影响不同,早期妊娠(孕12周内)阑尾手术引起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中晚期妊娠时子宫增大可能使阑尾位置改变,增加手术探查难度。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阑尾炎症情况,如是否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还是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可能存在腹腔粘连,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需在术前充分评估粘连情况并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2.术前准备
禁食禁水: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8-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手术中发生呕吐误吸。对于孕妇,同样要遵循此原则,但需密切关注孕妇的营养状态,可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维持孕妇的基本生理需求。
肠道准备:一般单纯性阑尾炎可不进行复杂肠道准备,若考虑阑尾穿孔可能存在肠道污染,可适当进行肠道清洁准备,但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孕妇及胎儿。
预防胎儿缺氧:手术中要注意保持孕妇的血氧饱和度,可通过吸氧等方式预防胎儿缺氧,因为手术刺激、疼痛等可能影响胎儿的氧供。
二、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手术体位
孕妇手术体位多采用左侧倾斜20°-30°的体位,这样可以减少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证回心血量,维持孕妇的循环稳定,从而保障胎儿的血供。同时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压过紧,影响呼吸和循环。
2.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要轻柔准确,由于子宫增大,操作时要避免直接触碰子宫,防止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操作空间和方式略有不同,中晚期妊娠时更要注意保护子宫及胎儿。在分离粘连等操作时,要清晰辨别解剖结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术中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心监护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三、术后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术后体位:术后可根据孕妇情况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少炎症毒素的吸收,同时也可减轻腹部切口的张力,缓解疼痛。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要考虑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的胎心变化等情况。
切口护理:保持阑尾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对于孕妇,要注意避免切口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影响孕妇的恢复及胎儿健康。
2.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需逐步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先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再恢复到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保证孕妇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要注意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引起腹胀等不适。
3.抗感染治疗
根据阑尾炎症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4.胎儿监测
术后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包括定期进行胎心监护、B超检查等,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宫内安危。若出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吸氧、改变体位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四、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等)的特殊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更加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高龄孕妇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术后要注意监测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合并症。在胎儿监测方面,要更加频繁地进行胎心监护等检查,因为高龄孕妇胎儿发生异常的风险相对增加。
2.有多次妊娠史孕妇
多次妊娠史孕妇腹腔粘连的发生率较高,再次发生阑尾炎手术时,粘连分离的难度更大,手术中要更加小心谨慎,避免损伤肠道等周围组织。术后要注意预防肠梗阻等粘连相关并发症,鼓励孕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同时,多次妊娠史孕妇的子宫可能存在一定的形态改变等情况,术后对子宫及胎儿的监测要更加细致。
总之,怀孕期间做阑尾炎手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术前评估准备、手术过程到术后护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谨慎处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