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拔牙有表面麻醉下简单乳牙拔除和局部浸润麻醉下恒牙或复杂乳牙拔除等方法,拔牙前要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和口腔局部准备,拔牙后需做好伤口护理和饮食护理,还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需综合多方面确保儿童拔牙安全顺利及伤口良好愈合。
一、儿童拔牙的常见方法
(一)表面麻醉下的简单乳牙拔除
1.适用情况:适用于松动明显的乳牙,一般儿童配合度较好时可采用。对于无明显炎症的简单乳牙拔除,通过表面麻醉即可。表面麻醉常用的药物是丁卡因等表面麻醉剂,将其涂抹于需拔牙部位的牙龈黏膜表面,等待一定时间(通常数分钟)发挥麻醉作用。
2.操作步骤:医生用镊子夹住松动的乳牙,向颊舌向及咬合向逐步摇晃,利用牙槽骨的弹性和乳牙牙根的吸收情况,使乳牙逐渐脱位。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牙龈组织,避免过度损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需在一旁安抚,让儿童保持放松。
(二)局部浸润麻醉下的恒牙或复杂乳牙拔除
1.适用情况:当乳牙松动不明显或者恒牙萌出受阻需要拔除时,需要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例如,恒牙埋伏阻生,或者乳牙周围有较明显炎症影响拔牙操作时。
2.操作步骤:首先确定麻醉位点,选择合适的局部浸润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等。在需拔牙部位的牙龈周围进行浸润注射,使局部组织麻醉。然后根据牙齿情况进行拔牙操作,对于恒牙拔除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要准确分离牙龈、挺动牙齿等。对于儿童,要提前告知可能的感觉,缓解其紧张情绪,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
二、儿童拔牙前的准备
(一)全身状况评估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拔牙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婴幼儿可能对疼痛更敏感,情绪波动大,需要更充分的安抚和准备。学龄儿童相对能有一定配合,但也需要做好心理建设。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调整拔牙的方式和安抚策略。例如,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在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对于学龄儿童,可以提前讲解拔牙过程,减少其恐惧。
2.病史情况:需要询问儿童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心脏病、过敏性疾病等。如果儿童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拔牙可能会导致严重出血,需要先进行相应的血液科会诊,评估凝血功能并采取特殊的止血措施;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评估拔牙操作可能带来的心血管风险,必要时在心血管医生参与下进行拔牙。
(二)口腔局部准备
1.口腔清洁:拔牙前一天要指导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协助进行口腔清洁,但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牙龈。
2.拍摄X线片:对于复杂牙齿拔除,如恒牙埋伏阻生等情况,需要拍摄口腔X线片,了解牙齿的位置、牙根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拔牙方案。
三、儿童拔牙后的护理
(一)伤口护理
1.咬棉球止血:拔牙后医生会让儿童咬住棉球压迫止血,一般棉球要咬30-40分钟后吐出。要告知儿童不要过早吐出棉球,以免影响止血。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正确咬棉球。
2.保持口腔清洁: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触碰伤口导致出血。24小时后可以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避开拔牙创口。可以继续用淡盐水漱口,起到清洁和预防感染的作用。
(二)饮食护理
1.食物选择:拔牙后应给儿童吃温凉、细软的食物,避免吃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例如,可以吃米粥、软面条、鸡蛋羹等。温凉的食物可以减轻伤口的肿胀和疼痛,细软的食物不会刺激伤口。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喂食的方式,避免食物残渣残留于伤口处。
2.营养补充: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但要注意食物的形态适合儿童食用。
四、儿童拔牙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出血
1.轻微出血:拔牙后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一般通过咬棉球等简单处理即可止住。家长要观察儿童的情况,如果只是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一般无需过度紧张,继续按照护理要求进行即可。
2.严重出血:如果儿童拔牙后出血较多,持续不止,表现为吐出较多鲜血或者口腔内形成较大血块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新放置棉球压迫止血、缝合伤口等。此时要让儿童保持平卧,头部稍微抬高,避免血液呛入气管。
(二)感染
1.早期症状:拔牙后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感染。要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伤口局部的情况。如果发现感染迹象,要及时带儿童就医。
2.处理措施:医生会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对于儿童,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用药,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总之,儿童拔牙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确保儿童拔牙过程的安全和顺利,同时促进伤口的良好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