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拔牙对身体有多方面影响。在牙齿及咬合方面,可改善排列与咬合但可能致邻接关系不良、牙齿松动;对颞下颌关节,能改善但调整不当会有风险;对面部外观,可改善但正畸中可能有短暂负面;对全身健康,利于消化且改善心理健康,但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问题。
一、对牙齿及咬合方面的影响
1.牙齿排列与咬合改善
对于一些牙列拥挤、龅牙等情况的患者,正畸拔牙可以为其他牙齿提供足够的空间,使牙齿能够重新排列整齐。例如,当牙弓内牙齿过度拥挤时,通过拔除一定数量的牙齿,可利用牙齿移动的生物学特性,将其他牙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正畸拔牙治疗的患者,其牙齿的咀嚼效率可得到提高,正常的咬合接触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咀嚼压力,减少个别牙齿的过度负担。
从咬合功能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咬合关系有助于维持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的发生风险。正常的上下牙齿咬合接触可以保证咀嚼运动的协调性,而正畸拔牙后建立的理想咬合关系能使这种协调性得以维持。
2.可能出现的牙齿相关问题
若正畸拔牙后牙齿移动控制不当,可能会出现牙齿邻接关系不良的情况,导致食物嵌塞。长期食物嵌塞会引发牙龈炎症、龋齿等问题。例如,相邻牙齿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牙齿的自洁作用,使得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其中,进而滋生细菌,引发局部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长期不处理还可能导致牙齿邻面龋坏。
另外,个别患者在正畸拔牙后,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这主要与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有关,如果牙齿移动速度过快或受力不当,牙周膜组织的改建跟不上牙齿移动的速度,就可能导致牙齿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松动。但在规范的正畸治疗中,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合理的矫治力控制来尽量避免。
二、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如前文所述,正畸拔牙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能够使颞下颌关节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正常的咬合关系可以保证颞下颌关节各组成部分(髁突、关节窝、关节盘等)的正常对位和运动。研究发现,经过正畸拔牙治疗改善咬合后的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疼痛、弹响等症状明显减少。例如,一些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且存在咬合问题的患者,在进行正畸拔牙并调整咬合后,关节区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关节弹响的频率和程度也有所降低。
2.潜在风险
如果正畸治疗过程中咬合调整不当,可能会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矫治力过大或咬合关系恢复不理想,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的压力,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复发或加重。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等症状。这是因为颞下颌关节对咬合关系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当的咬合关系会干扰关节的正常运动,导致关节内压力失衡,进而影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三、对面部外观的影响
1.正面影响
正畸拔牙后牙齿排列整齐,面部外观会得到显著改善。例如,对于龅牙患者,拔除一定牙齿后通过正畸治疗将前突的牙齿内收,可使面部侧貌变得更加美观,改善凸面型,使面部比例更加协调。研究显示,经过正畸拔牙矫正后的患者,其面部的美观度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这是因为牙齿排列整齐后,面部的立体感和对称性得到提升,整体容貌更加符合美学标准。
2.可能的负面情况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面部软组织的适应性跟不上牙齿的移动,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面部凹陷等情况。比如拔牙后牙齿内收,而面部软组织没有及时相应地向内收缩,可能会导致面部在短时间内看起来不够饱满。但这种情况通常在正畸治疗结束后,随着软组织的进一步改建会逐渐改善。不过,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面部软组织本身弹性较差,正畸拔牙后面部外观的改变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和处理,以避免出现不自然的外观变化。
四、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良好的咬合关系有助于提高咀嚼效率,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牙齿排列整齐、咬合正常时,能够更有效地将食物咀嚼成细小的颗粒,使胃肠道更容易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研究表明,正畸拔牙后建立理想咬合的患者,其消化功能相关指标,如胃肠蠕动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等可能会有所改善。相反,如果咬合不良,会影响咀嚼效率,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长期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牙齿排列不整齐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而正畸拔牙后牙齿排列整齐,面部外观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明显提升。例如,一些因牙齿问题而长期感到自卑的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后自信心增强,社交活动也更加积极。这是因为良好的牙齿外观和咬合功能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外在形象,还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患者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社交。不过,在特殊人群中,如儿童,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安抚也非常重要,要关注儿童在正畸拔牙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或外貌暂时变化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