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的原因包括局部牙龈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局部牙龈因素有牙龈炎(牙菌斑是主因,儿童青少年因口腔卫生差、成年人因吸烟等易患)和牙结石(其刺激致牙龈出血,老年人及饮食偏好者易患);全身性疾病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致凝血或牙龈异常出血)、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因雌激素升高、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致牙龈出血);其他因素有药物因素(抗凝药物、抗癫痫药物可致牙龈出血)、不良饮食习惯(缺乏维生素C、过度饮酒易致牙龈出血)。
一、局部牙龈因素
(一)牙龈炎
1.发病机制:牙菌斑是主要病因,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龈边缘,其中的细菌及其产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在炎症状态下,牙龈变得脆弱,吃东西时受到机械刺激就容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约75%-80%的牙龈炎患者会出现进食时牙龈出血的症状,菌斑指数与牙龈出血指数呈正相关。
2.人群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如刷牙不认真、时间短等,更容易堆积牙菌斑,从而引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比如一些小学生,每天刷牙不彻底,牙齿表面有较多菌斑,就可能出现吃东西牙龈出血的情况。
成年人:如果长期吸烟、有不良修复体(如不合适的假牙等),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吸烟者的牙龈炎症程度往往比非吸烟者更重,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二)牙结石
1.形成与刺激:牙结石是由牙菌斑钙化形成的,它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结石的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的细菌,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例如,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发现,有牙结石的部位牙龈往往呈暗红色,质地较脆,进食时易出血。
2.不同人群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萎缩,牙颈部更容易暴露,牙结石更容易沉积,所以老年人患牙结石相关牙龈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可能口腔清洁能力下降,自我口腔护理不够,容易形成牙结石。
饮食偏好人群:经常吃精细食物的人,食物残渣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促进牙结石形成;而喜欢吃黏性较大食物的人,也容易导致牙结石堆积,增加牙龈出血风险。
二、全身性疾病因素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原理: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牙龈容易出血。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常常低于正常范围,正常血小板能起到止血作用,血小板减少后,牙龈在受到轻微外力(如进食时的咀嚼力)就会出血不止。研究显示,约30%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而成人患者可能有自身免疫紊乱等情况。
2.白血病:
致病机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使牙龈肿胀、出血。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牙龈常呈增生性肿胀,颜色暗红,易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有资料表明,约20%-40%的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其中部分患者以牙龈出血为早期表现。
年龄差异: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患者相对较多,不同类型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但牙龈出血都是常见症状之一。
(二)内分泌紊乱
1.妊娠期牙龈炎:
发生原因:女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引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出现症状,妊娠8个月时达到高峰。研究发现,约50%的孕妇会出现妊娠期牙龈炎相关的牙龈出血。
特殊人群护理:孕妇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妊娠期内分泌变化使得牙龈更容易发炎出血,要加强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孕妇专用口腔护理产品,但不可自行滥用药物。
2.糖尿病:
影响机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感觉,使得牙龈更容易出血且不易愈合。例如,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且牙龈出血程度往往更重。
人群特点: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控制不良,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问题,需要同时控制血糖和口腔炎症。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因素
1.抗凝药物:
作用原理:如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会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凝血过程,导致牙龈出血风险增加。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进食时牙龈受到刺激就可能出血,且出血时间可能较长。例如,有研究报道,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比未服用者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如果同时服用抗凝药物和有牙龈出血情况,需要更加注意口腔护理,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加重牙龈损伤,同时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抗癫痫药物:
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增生的牙龈质地较软,容易出血。比如苯妥英钠等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约20%-50%的患者出现牙龈增生性牙龈出血。
儿童癫痫患者:儿童服用抗癫痫药物时,除了关注牙龈出血外,还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牙龈增生可能影响咀嚼和口腔清洁,需要家长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护理。
(二)不良饮食习惯
1.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使牙龈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长期偏食、不吃新鲜蔬菜水果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C,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研究显示,维生素C缺乏患者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
人群差异:儿童如果挑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容易缺乏维生素C;老年人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出现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情况。
2.过度饮酒:
酒精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过度饮酒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酒精刺激口腔黏膜和牙龈,使牙龈容易出血。长期大量饮酒者牙龈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例如,每天饮酒超过一定量(如白酒超过50ml/d)的人群,牙龈出血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