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症是结肠部位受多种因素刺激出现的炎症反应,病因包括感染、免疫、饮食、药物、遗传等,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感染性炎症等,诊断靠病史、体格、实验室检查及结肠镜,治疗分一般、药物、手术等,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结肠炎症是指结肠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是结肠黏膜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后出现的炎症反应,可累及结肠的不同部位,如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等。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可引起结肠炎症。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染的细菌种类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受到一些肠道细菌的侵袭。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也可导致结肠炎症。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可引起秋季腹泻,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进而影响结肠功能。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感染可引起阿米巴痢疾,主要病变部位在盲肠和升结肠,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粪便呈果酱样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卫生条件较差、有生食习惯的人群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相对较高。
2.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结肠,如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结肠黏膜,导致结肠持续炎症、溃疡形成等。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与男性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差异,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3.其他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可能刺激结肠黏膜,引发炎症。例如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的人群,结肠黏膜受到反复刺激,患结肠炎症的风险增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长期服用可能损伤结肠黏膜,引起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服用某些药物后发生结肠黏膜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
遗传因素:部分结肠炎症具有遗传易感性,如某些类型的炎症性肠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结肠炎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1.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伴有里急后重感。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
病变特点:病变多从直肠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内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
2.结肠感染性炎症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突发高热、腹痛、腹泻,初为稀便,迅速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慢性细菌性痢疾则是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不同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脱水等严重表现。
阿米巴痢疾: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呈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病变多在盲肠和升结肠,可伴有肝脓肿等肠外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性质,有无不洁饮食史、旅行史、家族史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近期食用生冷食物或到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旅行等情况,对诊断结肠感染性炎症有帮助。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史采集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要询问家长关于患儿饮食、排便等情况的详细信息。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了解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左下腹压痛,结肠感染性炎症患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有相应部位的压痛。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感染性结肠炎症患者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粪便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可见黏液脓血,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感染性结肠炎症患者粪便可检出相应的病原体,如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等。
4.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症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糜烂、充血水肿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五、治疗原则(仅提及相关疾病,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
1.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生长发育。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等)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结肠感染性炎症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痢疾可选用敏感抗生素,阿米巴痢疾可选用抗阿米巴药物。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如腹泻严重者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结肠炎症患者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病史采集的准确性,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详细提供患儿的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等。在治疗上,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和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
老年人结肠炎症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诊断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结肠炎症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3.孕妇
孕妇患结肠炎症时,诊断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方法和药物。在治疗上,要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