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含红细胞计数、尿潜血试验)、尿红细胞形态学(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特点)、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泌尿系统超声(肾脏形态、结石)、泌尿系统CT(占位性病变、血管情况),各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血尿病因等进行判断,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在各检查相关指标及病因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一、尿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
意义: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极少,若离心尿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即为镜下血尿。男性和女性在这一指标上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红细胞计数会发生变化。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其形态可能会有异常,如变形红细胞等,这对于判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意义。在儿童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离心尿红细胞计数也有相应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若超出则需考虑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可能。
2.尿潜血试验
意义: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或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蛋白。虽然它不能精确计数红细胞数量,但可以初步提示血尿的可能。不过,一些非红细胞因素也可能导致尿潜血试验阳性,比如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等情况。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尿潜血试验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尿潜血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若尿潜血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畸形、感染等问题。
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1.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特点
意义: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挤压等作用,形态会发生改变,多为变形红细胞,如面包圈样、芽孢样、靶形等。这种形态学改变对于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通常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结石、感染、肿瘤等原因导致,红细胞未经过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形态多为正常形态。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这种形态学的差异在诊断中的意义是相同的,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对于成年男性出现变形红细胞为主的血尿,要高度警惕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源性疾病的可能;对于儿童出现变形红细胞血尿,也要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肾小球发育异常等情况。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特点
意义: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例如,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血尿,红细胞是从血管内直接进入尿液,未经过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所以红细胞形态正常。在不同人群中,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原因不同,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常见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男性可能更常见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女性可能更常见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对于儿童,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外伤等因素有关,通过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辅助判断病因。
三、肾功能检查
1.血肌酐
意义: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肌酐水平会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血肌酐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血肌酐正常范围略高于成年女性。儿童的血肌酐正常范围也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血肌酐水平相对越低。如果血尿患者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是由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进而综合判断血尿的病因。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肌酐逐渐升高,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等表现。
2.尿素氮
意义: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尿素氮的正常范围有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肾功能生理性减退,尿素氮的正常范围可能相对较低龄人群有所不同。血尿患者如果出现尿素氮升高,同样提示肾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明确病因。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血尿的同时,可能会伴有肾功能异常,尿素氮水平升高,这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四、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1.肾脏形态
意义: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正常肾脏大小有一定的参考范围,男性和女性肾脏大小略有差异,儿童肾脏大小与年龄密切相关。如果肾脏形态异常,如肾脏体积增大、缩小、有占位性病变等,可能与血尿的病因有关。例如,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增大,表面有多个囊肿,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症状;肾肿瘤患者肾脏可能会出现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血尿。在不同人群中,超声检查对于肾脏形态的观察和判断是相同的,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来综合分析。比如,对于儿童发现肾脏形态异常伴有血尿,要考虑先天性肾脏疾病的可能。
2.泌尿系统结石
意义:泌尿系统超声可以检测到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结石。结石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黏膜损伤,引起血尿。不同部位的结石在超声下有不同的表现。例如,肾结石在超声下表现为强回声团伴有声影,输尿管结石可能会导致输尿管扩张等表现。在男性和女性中,泌尿系统结石的好发部位略有差异,男性输尿管结石可能更容易在前列腺部尿道处受阻等。对于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血尿同时超声发现结石,也需要积极处理。比如,儿童出现膀胱结石,可能会因为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血尿,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五、泌尿系统CT检查
1.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
意义:CT检查对于发现泌尿系统的占位性病变,如肾脏肿瘤、膀胱肿瘤等有重要价值。这些占位性病变可能会引起血尿症状。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泌尿系统肿瘤的好发部位和类型有所不同。例如,膀胱肿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而儿童泌尿系统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也需要通过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对于血尿患者,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有占位性病变,CT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2.泌尿系统血管情况
意义:CT血管成像(CTA)等检查可以观察泌尿系统的血管情况,对于一些由血管因素引起的血尿有诊断价值,如肾血管畸形等。不同人群中,血管畸形的发生概率不同,通过CTA检查可以明确血管的走行、结构等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判断是否与血尿相关。例如,对于一些反复出现血尿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如果怀疑有肾血管畸形,CTA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