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常见局部因素有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食物嵌塞等,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表现为牙龈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和体征;相关检查有口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合理饮食、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应对可局部护理、针对病因治疗,要重视牙龈肿痛,及时就医针对性处理。
一、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牙龈炎
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牙菌斑是一种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其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尤其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的概率较高,更易出现牙龈炎导致牙龈肿痛。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龈的炎症外,还会累及牙周支持组织,如牙周膜、牙槽骨等。炎症会使牙龈红肿,疼痛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差、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牙周炎且病情不易控制,牙龈肿痛等症状可能更严重。
3.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会发生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智齿位置不正,周围牙龈瓣与智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在盲袋内,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导致牙龈肿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智齿冠周炎可能更容易发作,牙龈肿痛症状可能加重。
4.根尖周炎
牙髓组织感染坏死,炎症向根尖周围组织扩散,引起根尖周炎。患牙会有伸长感,咀嚼时疼痛明显,牙龈相应部位也会出现红肿、疼痛。例如,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炎,导致牙龈肿痛。老年人由于牙齿的磨损、龋齿等问题相对较多,根尖周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牙龈肿痛的情况也较常见。
5.食物嵌塞
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入牙齿邻接处,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刺激,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肿痛。比如,牙缝较大的人群,在进食芹菜、玉米等粗纤维食物时,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若不及时清理,牙龈会逐渐出现红肿疼痛。儿童在换牙期,牙齿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也较易出现食物嵌塞导致牙龈肿痛。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孕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原本轻微的牙龈炎症可能加重,导致牙龈肿痛。月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出现牙龈肿痛的情况,部分女性在月经前牙龈就开始变得敏感、易肿痛。
2.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同时牙龈组织受到浸润,容易出现牙龈肿胀、疼痛,且常伴有牙龈出血不易止住的情况。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和牙龈的正常代谢,导致牙龈肿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相对增加,若出现牙龈肿痛且伴有出血等异常情况,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3.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牙龈的正常代谢和抵抗力。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肿胀,导致牙龈肿痛。长期挑食、节食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引发牙龈肿痛等问题。
二、牙龈肿痛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一)表现
1.症状
牙龈局部红肿,疼痛可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在进食、触碰时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轻度的可能只是牙龈稍有不适,重度的可能影响进食和睡眠。例如,智齿冠周炎导致的牙龈肿痛,疼痛较为剧烈时可能会影响开口说话和咀嚼食物。
2.体征
牙龈颜色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炎症时牙龈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用探针轻触易出血。如牙龈炎患者的牙龈,在探针检查时可见明显出血。
(二)相关检查
1.口腔检查
医生会用口腔器械检查牙齿的情况,包括牙齿是否有龋齿、智齿的萌出情况、牙龈的肿胀范围等。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了解牙龈的炎症程度、牙齿的松动情况等。例如,检查根尖周炎时,会通过探诊了解牙髓的情况,以及根尖周围牙龈的肿胀程度。
2.实验室检查
对于怀疑有全身因素导致牙龈肿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分类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排查因凝血异常导致牙龈出血、肿痛的情况。老年人进行这些检查时,要注意其身体对检查的耐受性,可能需要更加细致的操作和观察。
三、牙龈肿痛的预防及应对建议
(一)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及时漱口,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齿邻接处的食物残渣。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要监督和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
2.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的潜在问题,如早期的牙龈炎、龋齿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老年人由于口腔问题相对较多,更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牙龈肿痛等口腔疾病。
3.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以增强牙龈的抵抗力。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度刺激。儿童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多食用甜食,防止龋齿和牙龈肿痛的发生。
4.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一旦发现牙齿有龋齿等问题,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龈肿痛等更严重的情况。对于智齿萌出异常的情况,如反复发生冠周炎,可在炎症控制后考虑拔除智齿,预防牙龈肿痛的反复发作。
(二)应对建议
1.局部护理
可以使用淡盐水漱口,淡盐水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用温水漱口,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牙龈。如果是智齿冠周炎导致的牙龈肿痛,局部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盲袋,清除盲袋内的食物残渣和脓液,减轻炎症。
2.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牙龈炎引起的牙龈肿痛,通过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炎症通常可以得到控制。对于牙周炎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龈肿痛,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来消除根尖周围的炎症。儿童出现牙龈肿痛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口腔卫生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局部处理。
总之,牙龈肿痛的原因较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牙龈肿痛的关键,一旦出现牙龈肿痛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