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一定程度可视为相对“正常”生理现象但需关注严重程度,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属不正常需就医;不同人群痛经有不同特点,青少年女性多为原发性痛经,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风险增加,围绝经期女性痛经需警惕妇科肿瘤等病变;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调节,药物干预有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原发性痛经轻度至中度疼痛,针对继发性痛经有相应药物但需遵医嘱,需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并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措施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痛经的基本分类及正常与否判断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出现,多见于未婚未育的青少年女性,其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是造成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原发性痛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认为是相对“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需关注其严重程度;而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这种情况则不正常,是需要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的。
(一)原发性痛经
1.发生机制与生理基础
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会合成前列腺素,在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能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这种情况多从月经初潮开始出现,与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相关,但前列腺素水平的异常波动可能导致不适。
对于青少年女性,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尚未完全稳定,可能会出现前列腺素调节的暂时失衡,进而引发原发性痛经,但随着年龄增长、生殖系统发育成熟,部分女性的原发性痛经可能会有所缓解。
2.严重程度判断
轻度原发性痛经: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仅表现为下腹部轻微坠胀、隐痛,通过休息、保暖等简单措施可缓解。
中度原发性痛经:下腹部疼痛较明显,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但仍可忍受,一般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可能需要服用非处方的止痛药物辅助缓解。
重度原发性痛经:下腹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种情况虽然属于原发性痛经范畴,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可通过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二)继发性痛经
1.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盆腔粘连,进而出现痛经。这种痛经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即随着病程延长,痛经程度逐渐加重,且可能伴有月经不调、不孕等其他症状。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内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导致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子宫增大。月经时,异位的内膜组织出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引起痛经,且多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
这些继发性痛经的情况是由疾病因素导致,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不同人群痛经的特点及应对
(一)青少年女性
1.特点
青少年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与月经初潮后生殖系统发育,前列腺素分泌相关。此阶段由于对痛经的认知不足,可能会因疼痛影响学习和生活情绪。
2.应对建议
注意经期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疼痛。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月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上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饮用温热的红糖水等,可能对缓解痛经有一定帮助,但需注意个体差异。
(二)育龄期女性
1.特点
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的风险相对增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好发于该年龄段。此阶段女性可能因痛经影响生育计划等,需重视。
2.应对建议
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盆腔器质性疾病。
对于继发性痛经,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子宫腺肌病也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围绝经期女性
1.特点
围绝经期女性痛经需警惕是否有妇科肿瘤等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引起痛经表现,相对较少见但需重视排查。
2.应对建议
出现痛经情况时,应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等严重情况。
三、痛经的非药物与药物干预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暖: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女性,月经期间都应注意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可通过增添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方式。
运动: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但要注意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剧烈运动。例如,瑜伽中的一些舒缓体式,如下犬式、猫牛式等,能够帮助放松身体,缓解子宫痉挛。
心理调节:痛经可能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疼痛较严重时可能导致焦虑、紧张等情绪。通过心理调节,如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也有助于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青少年女性可能因痛经影响学习情绪,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痛经影响生育等心理负担,需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2.饮食调节
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如坚果、绿叶蔬菜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对缓解痛经有一定帮助。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
避免食用过多咖啡因和酒精,它们可能会加重子宫痉挛,导致痛经加重。
(二)药物干预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原发性痛经轻度至中度疼痛的女性,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止痛作用。但需要注意,此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女性需谨慎使用。
青少年女性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因为要考虑到药物对生长发育等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但一般短期合理使用相对安全。
2.针对继发性痛经的药物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能会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地孕酮等,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减少痛经症状。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痛经可能会使用GnRH-a类药物,如亮丙瑞林等,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内膜组织萎缩,从而缓解痛经,但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更年期综合征等副作用,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
总之,对于月经来了痛经的情况,需要首先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痛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