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牙龈出血可能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刺激引发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摩擦牙龈;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致凝血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及糖尿病、肝病等全身疾病影响;还有药物因素及营养缺乏等情况。若经常牙龈出血需及时就医检查并明确病因,同时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来预防。
一、局部因素导致经常牙龈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
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症,使得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更容易堆积,从而增加牙龈出血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若本身口腔卫生习惯差,如每天刷牙次数少于2次,且每次刷牙时间不足3分钟,就会加速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进而频繁出现牙龈出血。
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易出现牙菌斑和牙结石导致的牙龈出血;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就有炎症的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出血;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局部免疫,使得牙菌斑、牙结石更易引发牙龈出血。
2.牙龈炎
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炎症会使牙龈红肿,质地变得松软,容易出血。比如一些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再加上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较易患牙龈炎,出现经常牙龈出血的情况。不同年龄层中,青少年因青春期生理变化及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薄弱,牙龈炎引发牙龈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女性在孕期,激素水平改变也可能诱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饮食不均衡的人群,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患上牙龈炎而牙龈出血。
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患牙龈炎出血;老年人群由于牙龈萎缩等生理性变化,牙龈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也易患牙龈炎出血。
3.牙周炎
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是主要病因。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加上长期积累的口腔局部刺激,更容易引发牙周炎导致牙龈经常出血。不同性别上,男性由于可能有更多不良口腔习惯如吸烟等,患牙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牙周炎并经常牙龈出血的可能性更大;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也易患牙周炎导致牙龈频繁出血。
儿童相对较少患牙周炎,但如果有严重的口腔局部刺激且全身抵抗力差时也可能发生;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增加患牙周炎牙龈出血的风险。
4.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与牙龈组织不贴合,不断摩擦牙龈,导致牙龈损伤出血。比如一些老年人安装假牙后,若假牙的材质不合适或者安装不精准,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因牙齿缺失需要安装假牙的情况较多,所以不良修复体导致牙龈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可能因从事一些可能导致假牙受损的活动,增加不良修复体刺激牙龈出血的风险;生活方式中经常咀嚼硬物等可能导致修复体移位,从而引发牙龈出血。
儿童一般较少涉及不良修复体导致牙龈出血的情况;年轻人群若因牙齿矫正等佩戴不合适的矫治器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二、全身因素导致经常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儿童患白血病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成人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白血病。男性和女性在白血病导致牙龈出血上无明显性别差异。患有白血病的人群,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此外,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也会表现为牙龈频繁出血。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和老年人都可能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牙龈出血;女性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情况中,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而发病。
儿童患血液系统疾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牙龈出血会更需重视;老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和恢复相对更复杂。
2.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人体内分泌水平变化较大。例如青春期时,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出现牙龈出血。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牙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孕期女性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也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牙龈出血。不同年龄中,青春期少年、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不同性别上主要是女性在特殊时期易受内分泌紊乱影响牙龈出血;生活方式中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从而加重因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
儿童一般不会因内分泌紊乱出现牙龈出血(除极个别特殊情况);老年女性在绝经后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3.其他全身疾病
像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出血。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更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严重。此外,一些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牙龈出血。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和肝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因全身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男性在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和肝病患者中比例可能相对较高。
儿童糖尿病或肝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牙龈出血需高度重视排查全身疾病;女性在孕期合并糖尿病时,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复杂。
三、其他可能因素
1.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龈出血的副作用,如抗凝血药物,像华法林等,会抑制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不同服用该类药物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年龄、性别。在服用抗凝血药物期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时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凝血功能受影响,止血相对困难。
儿童一般很少使用抗凝血药物导致牙龈出血;老年人群若因疾病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需密切关注牙龈出血情况并遵循医生指导。
2.营养缺乏
缺乏维生素C时,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导致牙龈组织脆弱易出血。长期饮食不均衡,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儿童若挑食、偏食,缺乏维生素C也会出现牙龈出血;女性为了减肥等过度节食,容易导致营养缺乏引发牙龈出血。
老年人群若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易出现营养缺乏性牙龈出血;素食者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发生牙龈出血。
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牙龈出血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