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常见于口腔局部因素(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龋齿等)和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可通过口腔局部清洁护理(正确刷牙、用牙线或牙缝刷、漱口)、饮食调整(避刺激性食物、增富含维生素食物)缓解,持续不缓解需就医,医生针对病因治疗,日常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正确用口腔护理产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充足睡眠)预防。
一、明确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
牙龈肿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口腔局部因素
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尤其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不同年龄层人群都可能因口腔卫生维护不佳患上牙龈炎,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易出现牙龈炎症;成年人长期忽视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措施,更易积累牙菌斑和牙结石进而引发牙龈炎。
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牙龈红肿疼痛外,还可能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变,抵抗力下降,更易患牙周炎;同时,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吸烟、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等,会加重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也可见于其他年龄因智齿问题引发炎症的人群。萌出不全的智齿周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牙龈肿痛,且疼痛可能较为剧烈,还可能伴有张口受限等症状。
龋齿:当龋齿发展到较深的程度,累及牙髓时,炎症可能波及根尖周组织,进而引起牙龈肿痛。儿童如果喜欢吃甜食,又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龋齿发生率较高;成年人长期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多,口腔清洁不彻底,也容易发生龋齿并引发相关牙龈问题。
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牙龈肿胀、疼痛,称为妊娠性龈炎。孕期女性身体内分泌环境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若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就更易发生牙龈肿痛。另外,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组织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也会出现牙龈肿痛等口腔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因血糖控制情况而异。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会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表现。白血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和成年人都有患病可能,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肿痛需要结合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其他:一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服用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肿痛。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需要关注口腔牙龈的变化情况。
二、针对性的缓解与处理措施
口腔局部清洁护理
正确刷牙: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成年人则要坚持规范刷牙,确保将牙齿的各个面都清洁到位,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一些牙缝较宽或存在食物嵌塞情况的人群,牙缝刷也是很好的辅助清洁工具。儿童在家长帮助下使用牙线等工具时要注意方法,避免损伤牙龈;成年人可根据自身牙齿情况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牙线或牙缝刷。
漱口:使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如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水,但要注意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每天可在饭后或需要时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牙龈肿痛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冰淇淋、火锅等,这些食物会加重牙龈的肿痛症状。不同年龄层人群都要注意避免这类食物,儿童要减少糖果、碳酸饮料等的摄入,成年人要控制辛辣食物的食用量。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西兰花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促进牙龈炎症的恢复。各类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儿童可通过制作可爱的果蔬造型等方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成年人可合理搭配饮食结构来保证营养均衡。
就医诊疗
口腔科就诊:如果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牙齿松动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如拍摄X线片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带其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口腔问题;成年人也要重视牙龈肿痛的情况,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延误就医。
针对病因治疗
牙龈炎、牙周炎:医生会进行洗牙操作,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必要时会进行龈下刮治等深层治疗。对于儿童洗牙要选择儿童专用的牙科治疗设备和合适的操作方式,确保安全舒适;成年人洗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牙结石再次堆积。
智齿冠周炎:局部会进行冲洗,常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清除其中的食物残渣和脓液,然后局部上药。如果炎症较为严重,伴有全身症状,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对于智齿冠周炎的青年患者,待炎症消退后,医生会根据智齿的情况建议是否拔除智齿。
龋齿:需要进行补牙治疗,填充龋洞,阻止龋齿进一步发展。儿童龋齿要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成年人龋齿也要尽早处理,防止引发更严重的牙髓及根尖周病变。
全身因素相关疾病:如果是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肿痛,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妊娠期女性的牙龈肿痛,在口腔局部处理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待分娩后牙龈症状多可缓解;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糖,同时进行口腔局部的相应治疗。
三、日常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可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通过口腔检查,医生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进行预防性治疗。
正确使用口腔护理产品:除了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要选择合适的牙膏、牙刷等口腔护理产品。儿童应使用儿童专用的温和牙膏和软毛牙刷;成年人可根据自身牙齿情况选择适合的牙膏,如抗敏感牙膏等。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减少糖分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助于保持口腔健康。不同年龄人群都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成年人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的高热量、高糖分食物。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增加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饮酒也可能对口腔黏膜和牙龈组织产生刺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力,口腔组织也能在良好的身体状态下更好地抵御细菌侵袭。不同年龄层人群都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儿童每天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来促进生长发育,成年人也要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