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便血一般是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发细菌性痢疾,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拉稀,黏膜破损出血引发便血,多为黏液脓血便,伴随腹痛、里急后重。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肠道炎症,炎症反复破坏肠道黏膜,形成溃疡,导致拉稀,溃疡出血引发便血,血液与粪便混合,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3.肠道感染
阿米巴原虫、艰难梭菌等感染肠道,损伤肠道黏膜,引发拉稀,黏膜破损出血导致便血,血液多为暗红色,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4.肠道肿瘤
结肠癌、直肠癌等肠道肿瘤,肿瘤组织侵犯肠道黏膜和血管,导致拉稀,肿瘤破溃出血引发便血,血液多为暗红色,伴随腹痛、体重下降,多见于中老年人。
5.缺血性肠病
肠道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缺血性肠病,肠道缺血缺氧引发黏膜坏死,出现拉稀,黏膜破损出血导致便血,疼痛剧烈且突发,常见于有基础血管疾病人群。
拉稀便血可能提示严重肠道疾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高热、休克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粪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