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与感冒在病因、症状、病程、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不同,准确区分二者对合理治疗至关重要。鼻窦炎多由感染、解剖结构异常等致,局部症状突出,急性<12周,慢性>12周,需结合多种检查诊断,急性以药物为主,结构异常可手术;感冒由病毒感染起,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自限5-7天,依病史症状诊断,对症治疗为主。
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健康人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感染,如劳累、受凉后,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引发炎症。各年龄阶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过度疲劳等会增加感冒风险,有慢性病史者感冒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
症状表现方面
鼻窦炎:局部症状较为突出,主要有鼻塞,多为持续性,因鼻腔黏膜肿胀及脓性分泌物阻塞所致;流脓涕,鼻涕多为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一;嗅觉减退,是由于鼻塞及嗅区黏膜受炎症影响;局部疼痛或头痛,不同鼻窦炎症疼痛部位不同,如急性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面颊部胀痛,额窦炎多为前额部疼痛。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等。儿童鼻窦炎可能除局部症状外,还会影响睡眠、食欲,导致精神不振等。
感冒:全身症状相对明显,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一般为清水样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各年龄人群感冒症状轻重有别,儿童感冒时全身症状往往比成人更显著,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人感冒后恢复较慢,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等。
病程方面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病程一般<12周,若治疗不彻底等可转为慢性鼻窦炎,病程>12周。慢性鼻窦炎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不同个体病程差异较大,体质较好、及时规范治疗者病程较短;体质较弱、治疗不规范者易迁延不愈。
感冒: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为5-7天,即使不经过特殊治疗,一般也可自行痊愈。但若合并并发症,病程会延长。免疫力正常者感冒病程相对稳定,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冒病程可能延长且病情易加重。
诊断方面
鼻窦炎: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窦CT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鼻窦病变的部位、范围等;鼻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鼻腔及鼻窦开口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配合度,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相关检查。
感冒:主要依据病史和典型症状进行诊断,一般无需复杂辅助检查。但需与早期表现相似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过敏性鼻炎等。医生会详细询问发病过程、接触史等,若有必要可进行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
治疗原则方面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明确为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水肿,改善鼻窦引流;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对于鼻腔结构异常等导致鼻窦引流不畅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治疗更需谨慎,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避免过度治疗;成年人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则考虑手术。
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休息、多饮水是重要的基础治疗。发热、头痛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鼻塞严重者可使用鼻减充血剂,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咳嗽明显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儿童感冒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人感冒用药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鼻窦炎和感冒在病因、症状、病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准确区分两者对于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