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道炎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还有非典型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症状不典型且易被基础病掩盖,长期吸烟饮酒及肥胖人群症状更明显,有长期胃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或胃大部切除手术史等人群患慢性食道炎风险增加且症状可能与病史相关。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通常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这是由于胃酸等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致。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慢性食道炎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烧心症状,且烧心症状的出现与食管黏膜的炎症程度有一定关联,炎症越明显,烧心可能越频繁、程度越重。
反流:患者可感觉到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反流物通常呈酸性,有时可伴有苦味或酸味。反流症状多在餐后明显,尤其是饱食后更容易发生。部分患者在夜间平卧时也可能出现反流,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慢性食道炎患者中反流发生率也较高,约60%-70%的患者会有反流表现。
非典型症状
吞咽困难:部分慢性食道炎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初期可能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进食流质食物也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食管炎症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食管蠕动功能异常,或者食管狭窄等原因引起。一般来说,轻中度的慢性食道炎引起的吞咽困难相对较轻,而病情较重、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吞咽困难会比较明显。
胸痛:疼痛可发生在胸骨后、剑突下或胸部其他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痛、刺痛或隐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但与心绞痛不同的是,慢性食道炎引起的胸痛通常与进食有关,进食后或卧位时更容易发作,而心绞痛多与活动、劳累等有关。有研究显示,约20%-30%的慢性食道炎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食管黏膜的炎症刺激导致神经反射有关。
不同人群慢性食道炎症状的特点
儿童人群
儿童慢性食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太典型。可能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有些患儿会出现哭闹不安,因为进食时吞咽疼痛导致。部分年长儿可能会诉说胸骨后不适,但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容易被家长忽视。而且儿童的食管黏膜相对较娇嫩,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的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进食时的行为表现等。
老年人群
老年慢性食道炎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和反流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部分老年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隐痛或不适,还可能伴有体重减轻等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食管蠕动功能减退,对反流的感知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掩盖或加重慢性食道炎的症状,需要医生在诊断时仔细鉴别。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人群:这类人群患慢性食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吸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导致胃酸反流加重;饮酒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重炎症反应。所以这类人群可能烧心、反流症状更频繁,胸痛等症状也可能更突出。
肥胖人群:肥胖是慢性食道炎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腹压增高,容易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这类人群的烧心、反流症状可能更为常见,而且由于体重因素,可能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反流相关症状。
慢性食道炎症状与病史的关系
有长期胃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食道炎的风险增加。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部炎症,影响胃的排空功能等,进而增加胃酸反流至食管的概率。如果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等,也可能改变食管下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容易引发慢性食道炎,此时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改变有关,比如反流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