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现多样,有无症状情况,也有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还有其他可能伴随症状如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无症状情况
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这类人群可能在体检等情况下偶然发现感染。一般来说,儿童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可能长时间处于无症状状态,但仍有发展为相关胃部疾病的潜在风险。对于女性而言,无症状感染可能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因为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胃部环境而有发展为症状性感染的可能。生活方式健康、本身胃部基础较好的人群也可能较长时间维持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
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儿童感染后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表现为哭闹、不愿进食等情况,女性在月经前后等身体状态变化时,腹痛可能会更明显,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群腹痛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更频繁。
疼痛没有特定的规律,可能在进食后或空腹时都有发生。
2.腹胀
患者会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的蠕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儿童腹胀可能会影响食欲,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影响和子宫增大可能会加重腹胀感,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腹胀情况。
进食少量食物就会有饱胀感,而且这种饱胀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3.嗳气
表现为频繁地从胃内向上排气。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内气体增多是导致嗳气的原因之一。儿童嗳气可能不被家长重视,女性在情绪波动较大时嗳气可能会增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嗳气情况相对更常见。
嗳气时可伴有酸腐味。
4.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灼热感及口中反酸水的感觉。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胃黏膜屏障,影响胃酸分泌调节导致反酸。儿童反酸可能会出现拒食某些食物等情况,女性在怀孕中后期由于子宫压迫胃部可能加重反酸,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反酸症状。
反酸可在进食后、平卧时加重。
5.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黏膜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儿童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女性在孕期由于妊娠反应可能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恶心呕吐相混淆,有胃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胆汁。
三、其他可能伴随症状
1.食欲减退
患者感觉进食欲望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不适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下降。儿童食欲减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因为激素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同作用加重食欲减退,长期节食减肥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食欲减退情况可能更突出。
即使面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
2.消瘦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可能会引起体重下降、消瘦。儿童消瘦会影响身体正常生长,需要及时干预,女性消瘦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慢性疾病史等病史的人群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更容易出现消瘦情况,生活方式极度不健康(如长期不进食、过度运动等)的人群也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消瘦。
体重在短期内(如数月内)明显下降,且排除了其他明显导致消瘦的因素。
3.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胃出血,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贫血会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女性贫血可能在经期加重不适,有胃部疾病史(如胃溃疡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更易出现贫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贫血的耐受能力较差,出现贫血相关症状时更应重视。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指标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