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引起低钠的原因包括醛固酮分泌不足致肾脏钠重吸收障碍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皮质醇分泌不足影响水排泄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还与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醛固酮不足使钠重吸收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致钠丢失增加,皮质醇不足致水排泄受影响、ACTH具抗利尿激素样作用促水重吸收,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也会加重低钠血症情况。
一、醛固酮分泌不足相关机制
1.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重要盐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离子的分泌。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醛固酮分泌显著减少,导致肾脏对钠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肾脏不能有效地保留钠离子,使得大量钠离子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血钠降低。例如,有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由于醛固酮缺乏,肾脏钠重吸收障碍是导致低钠血症的重要环节。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肾素由肾脏球旁细胞分泌,它能作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由于肾上腺皮质受损,醛固酮分泌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肾素分泌会增加,但是这种代偿往往不足以完全纠正醛固酮缺乏所导致的钠代谢紊乱。而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会进一步影响钠的平衡,使得钠的丢失增加,血钠水平降低。
二、皮质醇分泌不足相关机制
1.对水排泄的影响:皮质醇也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皮质醇缺乏时,肾脏对自由水的排泄功能会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皮质醇可以增强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并促进垂体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同时调节肾脏对ADH的反应性。当皮质醇不足时,肾脏对自由水的排泄减少,容易导致水潴留,进而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引起低钠血症。例如,临床观察发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在皮质醇缺乏时,常出现水排泄障碍,水潴留使得血钠浓度相对降低。
2.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机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ACTH除了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和醛固酮外,还具有一定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的作用。而ACTH的前体物质与ADH的前体物质有部分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可能导致ACTH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利尿激素样作用,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进一步影响钠的平衡,促使血钠降低。
三、其他因素
1.患者的年龄因素:对于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其肾脏等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钠代谢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醛固酮和皮质醇分泌不足时,更容易出现钠的丢失增加和水排泄异常,从而更易发生低钠血症。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肾功能减退等,这会进一步影响其对钠平衡的调节,使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引起低钠血症的情况更加复杂。
2.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在患病期间摄入钠的量过少,或者存在过度出汗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钠的丢失,使得低钠血症的程度加重。例如,长期低盐饮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本身钠的丢失就增多,再加上摄入不足,血钠降低会更为明显。
3.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其他影响肾脏功能的基础病史,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会使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进一步受损,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基础上,更加容易出现低钠血症。而且,既往的治疗情况,如是否使用过影响水盐代谢的药物等,也会对钠平衡产生影响,从而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共同作用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