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还有非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口臭、贫血、皮肤问题等,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有明显症状,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治疗。
一、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
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或钝痛,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有所加重或缓解不明显。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可能出现腹痛,但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食欲改变等间接提示腹痛的情况。对于有基础消化系统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腹痛可能会加重,且疼痛特点可能与既往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排查。
其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刺激导致胃平滑肌痉挛或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疼痛。
2.腹胀
患者会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有明显的饱腹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因为运动少会影响胃肠蠕动。对于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腹胀的感觉。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腹胀。
3.嗳气
表现为频繁地向口腔内排出气体。部分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嗳气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幽门螺杆菌感染进一步影响了胃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内环境改变,导致气体产生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就表现为嗳气。
4.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的感觉。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反酸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口腔有酸味等。对于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反酸症状会明显加重,因为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影响了胃的正常功能,进而加重了胃酸反流。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破坏了胃内的酸碱平衡,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导致反酸。
5.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出现呕吐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并发症。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会被误诊或加重原有病情,需要仔细鉴别。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食物不能正常消化排空,刺激胃黏膜感受器,引起恶心、呕吐。
二、非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口臭
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尿素酶,分解口腔内的尿素产生有异味的气体,导致患者出现口臭。无论年龄、性别,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都可能出现口臭症状,但在儿童中可能容易被忽视。对于生活中社交频繁的人群,口臭会严重影响其社交生活,需要引起重视。
2.贫血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在女性患者中,由于月经失血等因素,更容易并发贫血。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全身衰弱的状态,因为老年人本身各脏器功能减退,贫血会进一步影响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影响铁的吸收,或者导致胃内慢性出血,长期慢性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
3.皮肤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等皮肤表现。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皮肤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与其他过敏因素鉴别。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机体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但仍然具有传染性,也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以明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