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食管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肠道疾病(如肠道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病)、血管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Dieulafoy病),且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少见,老年人病因有特点,饮酒、精神压力、饮食等生活方式及相关病史会影响出血风险。
一、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一)食管疾病
1.食管静脉曲张:多由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血液回流不畅,使得食管壁的静脉丛发生扩张、迂曲。当静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常见于中老年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男性可能相对更易因长期饮酒等因素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2.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通常是因剧烈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和胃内压突然升高,致使食管贲门部黏膜撕裂,常见于有剧烈呕吐病史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后呕吐的人,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较为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因素,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会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影响黏膜的修复和保护机制。多见于成年人,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的人群易患,男性患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多于女性,胃溃疡男女发病比例相对均衡。
2.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休克等应激状态下可引发,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也可导致,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在面临应激情况或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时更易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3.胃癌: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可导致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
(三)肠道疾病
1.肠道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不断生长侵犯周围血管引起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因不同肿瘤类型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中老年人群需警惕。
2.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引起出血,可见于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青少年及青壮年相对更易患炎症性肠病。
3.肠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肠道病变,病变处黏膜溃疡可导致出血,多见于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4.结肠憩室病:结肠壁向外突出形成憩室,若憩室内的血管破裂可引起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无明显性别差异。
(四)血管性疾病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管壁结构异常,易发生出血,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2.Dieulafoy病:胃黏膜下存在的较大口径的动脉破裂出血,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其他因素影响
(一)年龄因素
儿童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有关;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原因更倾向于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结肠憩室病等,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功能衰退,疾病发生率增加。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肝脏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也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导致出血;饮食不规律、偏好辛辣刺激等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状态,易引发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导致出血。
(三)病史因素
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易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若未规范治疗,病情反复易再次出现出血;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肠道恶性肿瘤导致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