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根据症状表现、体征检查综合判断,症状有不同类型的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体征检查包括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结肠镜检查),需综合这些结果判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不同人群表现和诊断过程可能不同。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不同类型肠炎腹痛表现有差异,如急性肠炎多为脐周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肠道痉挛引起,常见于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肠炎,与病原体感染后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蠕动紊乱有关;慢性肠炎腹痛多为隐痛、胀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肠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受损,神经敏感度增加相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二)腹泻
急性肠炎腹泻次数较多,可为每日十余次甚至数十次,粪便多为稀水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分泌增多、吸收障碍,病原体感染还会刺激肠道加快蠕动,使粪便快速排出;慢性肠炎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一般每日数次,粪便可为稀便或糊状便,有的患者可能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特别关注。
(三)其他症状
部分肠炎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急性肠炎患者,多因肠道炎症刺激引起胃肠道反应;有些患者会有发热表现,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应激反应,不同年龄段发热处理方式不同,儿童发热需谨慎对待,避免高热惊厥等情况;还有些患者会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与炎症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营养吸收不良等有关。
二、体征检查
(一)腹部体征
医生进行腹部查体时,急性肠炎患者可能有脐周或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这是因为肠道炎症主要局限在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慢性肠炎患者腹部压痛可能不明显或仅有轻压痛,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增厚等改变,但腹部体征相对不典型。不同性别患者腹部体征差异不大,但女性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升高,如细菌性痢疾导致的肠炎,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2.粪便常规:急性肠炎患者粪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如有出血可能见红细胞,还可能查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慢性肠炎患者粪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可能有肠道黏膜脱落细胞等,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肠道炎症情况及是否有病原体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对于部分肠炎患者,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管壁情况,如是否有增厚等改变,但对于肠道黏膜层的观察不如肠镜清晰,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同年龄患者腹部超声操作时需注意探头的选择和操作力度,儿童腹部超声检查时需患儿配合良好。
2.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炎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看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肠炎的性质(如是炎症性肠病还是感染性肠炎等)。但结肠镜检查有一定不适,儿童及老年人进行检查时需评估其耐受性,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
三、综合判断
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是不是肠炎。比如患者有典型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结合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结肠镜等检查发现肠道有炎症相关表现,即可考虑肠炎的可能。但还需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如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有腹痛、腹泻症状,但一般无肠道黏膜的炎症改变等,通过详细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来明确是不是肠炎。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肠炎的表现和诊断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需全面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