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酸中毒是因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致二氧化碳潴留、血液碳酸浓度升高和pH值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包括呼吸道梗阻、肺部疾病等,机体有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肾脏代偿等代偿机制,临床表现有呼吸、神经、循环系统表现,可通过血气分析等诊断,治疗需去除病因、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1.呼吸道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堵塞,如喉头水肿、异物阻塞等,常见于儿童可能因玩具等异物误吸导致,成人可能因过敏等致喉头水肿。
2.肺部疾病:严重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肺部的病理改变会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3.呼吸中枢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可抑制呼吸中枢,药物中毒(如镇静催眠药过量)也可抑制呼吸中枢,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脑部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成人可能因药物滥用或脑部血管病变。
4.胸廓及胸膜疾病:严重胸廓畸形、气胸、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的正常运动和肺的扩张,从而影响气体交换。
二、机体的代偿机制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H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K交换,导致血钾升高。
2.肾脏代偿: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通过增加碳酸氢根的重吸收和减少氢离子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但这一过程较为缓慢,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发挥明显作用。
三、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往往较为明显,如急性气道梗阻患者迅速出现呼吸急促、费力。
2.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等,这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升高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成人可能先有头痛等症状。
3.循环系统表现: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变化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例如二氧化碳潴留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早期升高,后期降低。
四、诊断依据
1.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性酸中毒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升高,pH值降低,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可升高,缓冲碱(BB)、碱剩余(BE)等指标也会相应改变。
2.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存在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的病史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呼吸性酸中毒。
五、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如解除呼吸道梗阻(对于异物阻塞可行异物取出术,喉头水肿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积极治疗肺部疾病等,不同病因的处理方式不同,儿童呼吸道梗阻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梗阻以恢复通气。
2.改善通气功能:可采用吸氧、机械通气等方法,机械通气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来改善通气。
3.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一般来说,积极改善通气后,呼吸性酸中毒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不主张首先使用碱性药物纠正,除非pH值极低(如pH<7.2),因为使用碱性药物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呼吸道更狭窄,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解除梗阻等操作要轻柔准确,机械通气时要选择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因通气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COPD、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各项指标,调整治疗方案要更加个体化,在使用机械通气等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耐受情况。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治疗时药物的使用需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改善通气等治疗要兼顾母体和胎儿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