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皮疹先躯干头部后延及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为红斑后成丘疹疱疹,1-2天疱疹干枯结痂,1周左右愈合,有前驱症状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可依流行病学史和皮疹特点诊断;水泡由多种原因引起,局部摩擦致的水泡大小与摩擦程度相关,好发受力部位;烫伤致的水泡依深度表现不同;皮肤疾病致的水泡如天疱疮为松弛性大水泡易破溃反复,需结合病史、皮疹及辅助检查鉴别,局部摩擦水泡无全身症状,烫伤水泡有烫伤史且严重时伴全身症状,皮肤疾病致的水泡伴自身疾病相关表现。
一、定义与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水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局部摩擦(常见于手部、脚部,长期行走或劳作导致皮肤与物体反复摩擦,使表皮与真皮间形成空隙积液形成水泡)、烫伤(高温作用于皮肤,损伤皮肤组织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某些皮肤疾病(如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皮肤组织,导致表皮内或表皮下形成水泡)等。
二、皮疹特点
水痘皮疹
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皮疹形态: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位置表浅,似露珠状,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疱疹液初为透明,数小时后变混浊。
病程演变: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儿童患者水痘皮疹相对典型且分布有规律。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较嫩,皮疹可能表现得更密集,且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水痘可能症状更重,皮疹可能更广泛、病程更长。成人患水痘时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皮疹特点可能类似但全身症状如发热等更明显。
水泡皮疹
局部摩擦导致的水泡:多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水泡,大小与摩擦程度相关,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可如黄豆大小,好发于受力部位,水泡基底一般较红,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
烫伤导致的水泡:根据烫伤深度不同水泡表现不同,浅二度烫伤引起的水泡壁较薄,基底潮红、湿润,疼痛明显;深二度烫伤引起的水泡壁相对较厚,基底红白相间。
皮肤疾病导致的水泡:例如天疱疮引起的水泡,往往是松弛性大水泡,直径可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易破溃,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且新的水泡易在糜烂周围出现,具有易破、反复出现的特点,不同皮肤疾病导致的水泡形态、分布等各有其自身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三、伴随症状
水痘
全身症状:发病前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儿童患者发热一般为低-中度发热,成人可能发热更高。出疹期体温可进一步升高,然后逐渐下降。
局部淋巴结:部分患者可出现枕后、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水泡
局部摩擦导致的水泡:一般除了局部皮肤的水泡表现外,无全身症状,仅局部有摩擦后的不适感。
烫伤导致的水泡:除了局部水泡表现外,有明确的烫伤病史,局部疼痛明显,严重烫伤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休克等(大面积严重烫伤时)。
皮肤疾病导致的水泡:不同疾病伴随症状不同,如天疱疮患者除了皮肤出现水泡外,可能伴有黏膜损害,如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还可能有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水泡往往会有一些全身免疫系统相关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免疫系统指标等明确。
四、诊断与鉴别
水痘: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接触过水痘患者)和典型皮疹特点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取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或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等。
水泡:需要结合病史、局部皮疹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鉴别。比如有明确摩擦史的局部水泡,诊断相对容易;对于烫伤水泡,根据烫伤病史和局部表现基本可诊断;对于皮肤疾病导致的水泡,则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等检查来明确具体的皮肤疾病类型,以与水痘进行鉴别。例如皮肤活检可以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有助于区分是单纯摩擦、烫伤还是皮肤疾病引起的水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