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脱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分泌因素中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致脱发;遗传因素里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与遗传有关;营养因素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引发脱发;疾病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导致脱发;生活方式中过度烫染、精神压力大、不良护发习惯会造成脱发;药物因素里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引起脱发。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毛发生长等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脱落增多;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可能干扰毛囊的正常代谢,引发脱发。有临床数据显示,约5%-10%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会出现脱发症状。
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女性也可能发生雄激素性脱发,虽然发病率低于男性,但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雄激素性脱发的遗传史,女性患该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发现,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与雄激素受体基因等遗传因素有关,其遗传模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通常表现为头顶头发逐渐稀疏,而发际线一般不后移。
营养因素
蛋白质缺乏: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一种蛋白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如素食者长期缺乏肉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导致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脱发。一般来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0%-20%,如果长期低于这个水平,就可能出现脱发问题。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2、B6、B12等。缺乏维生素B2会引起脂溢性皮炎,进而影响头发健康;缺乏维生素B6会干扰色氨酸的代谢,影响头发黑色素的合成;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例如,长期节食减肥的女性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从而引发脱发。此外,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与女性脱发有关,维生素D可以促进毛囊的生长和分化,缺乏时可能导致脱发风险增加。
矿物质缺乏:铁、锌等矿物质缺乏也会导致脱发。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供应给毛囊细胞,缺铁会导致毛囊氧气供应不足,影响头发生长;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毛囊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缺锌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脱发。据调查,约20%的脱发女性存在缺铁或缺锌的情况。
疾病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脱落。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脱发症状,其脱发表现多样,可能是弥漫性脱发或斑秃样脱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通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这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油脂分泌增多、头发变细变软,逐渐出现脱发。研究显示,约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发问题。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烫染:频繁地烫染头发,染发剂、烫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破坏毛囊结构,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脱落。例如,每年烫染头发超过3次的女性,脱发的发生率比很少烫染的女性高出约50%。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引起脱发。现代女性面临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据统计,约30%-40%的脱发女性存在明显的精神压力过大情况。
不良的护发习惯:过度洗发、使用过热的水洗发、用力拉扯头发等不良护发习惯都会对头发造成损伤,导致脱发。例如,每天洗发次数过多会破坏头发的油脂平衡,使头发失去天然保护;用过热的水洗发会烫伤头皮和头发;用力拉扯头发会导致毛囊受损,引发脱发。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脱发的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脱发;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导致脱发。不同药物引起脱发的机制不同,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毛囊细胞的快速分裂来导致脱发,而一些降压药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循环或激素水平来引发脱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