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CT表现有急性时胰腺弥漫或局限肿大、密度不均伴渗出、胰周改变,慢性时胰腺体积可正常等、密度不均有钙化、胰管扩张伴假性囊肿;胰腺癌CT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块致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强化差、胰头癌有双管征、易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两者在胰腺本身改变、胰管胆管改变、周围侵犯及转移等方面有区别,不同人群虽有细微差异但总体符合基本CT表现规律。
一、胰腺炎CT表现
1.急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改变:胰腺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在CT上表现为胰腺厚度增加,正常胰腺厚度一般有一定参考范围,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厚度可超过正常范围。例如,正常胰腺头颈部厚度一般约1-2cm,体尾部约0.8-1.5cm,急性胰腺炎时胰腺体积增大。
密度改变:胰腺密度可不均匀,常见密度减低,这是因为胰腺组织水肿、炎性渗出等导致局部密度下降。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强化不均匀,可见胰周渗出,胰周脂肪间隙模糊,出现渗出性改变,胰周可形成渗出液积聚的低密度影。
胰周改变:胰周可见炎性渗出,表现为胰周脂肪层模糊,肾前筋膜、肾周筋膜等可增厚,严重时可形成胰周脓肿等并发症,CT上表现为局部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有脓腔形成时可见气体影等。
2.慢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胰腺体积可正常、缩小或增大。缩小较为常见,是因为胰腺实质纤维化、萎缩所致;增大可能是由于胰管扩张、假性囊肿形成等原因。
胰腺密度:胰腺密度不均匀,可因钙化而出现高密度影,这是慢性胰腺炎较特征性的表现,钙化呈斑点状、条索状等分布于胰腺内。
胰管改变:胰管扩张,可呈串珠状、管状等不同形态扩张,胰管扩张的程度和形态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伴有胰腺实质内的假性囊肿形成,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界较清。
二、胰腺癌CT表现
1.胰腺形态
胰腺局部可见肿块形成,肿块可呈结节状、分叶状等,导致胰腺轮廓不规则,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不清。例如,胰头癌时可见胰头部肿块,使胰头增大,与正常胰体尾部形态差异明显。
胰腺密度:肿块密度多不均匀,与正常胰腺实质相比,多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肿块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呈相对低密度,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供相对较少,强化不明显。
胰管和胆管改变:胰头癌常引起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出现“双管征”,这是胰头癌较典型的CT表现,扩张的胰管和胆管在CT上表现为胰头部上方的管状低密度影,两者平行扩张。
周围组织侵犯:胰腺癌易侵犯周围血管,如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等,表现为血管被肿块包绕、侵犯,血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等;还可侵犯周围脏器,如胃、十二指肠等,导致周围脏器的形态改变和结构破坏。
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常发生淋巴结转移,CT上可见胰腺周围及远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可清或不清。
三、两者CT表现的区别总结
1.胰腺本身改变
胰腺炎主要是胰腺的炎性反应导致的体积、密度、胰周改变等,而胰腺癌是占位性肿块为主的改变。胰腺炎的胰腺体积改变可大可小,但慢性胰腺炎多有缩小趋势,而胰腺癌多有局部肿块导致的体积局部异常增大;胰腺炎密度改变以水肿渗出导致的低密度为主,胰腺癌肿块密度多为相对低密度且强化不明显。
2.胰管胆管改变
胰腺炎一般胰管胆管改变相对不典型,除非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等导致胰管扩张,但不如胰腺癌的“双管征”典型。胰腺癌的“双管征”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而胰腺炎很少出现这种胰管和胆管同时明显扩张的情况。
3.周围侵犯及转移
胰腺癌更易出现周围血管侵犯、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而胰腺炎虽然也有胰周渗出等,但一般较少出现明显的血管侵犯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胰腺炎和胰腺癌的CT表现上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的CT表现特征是基于病变本身的病理生理基础。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更易患胰腺炎,在CT上可更早出现胰腺水肿等炎性改变;而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较高,CT上更易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胰腺炎相对较少见,若出现胰腺相关病变,CT表现可能有其特殊性,但总体仍符合上述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基本CT表现规律,但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