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需评估分期,分期包括1-4期及不可分期;非药物治疗有减压(体位调整、减轻压力分布)和创面清洁(生理盐水冲洗、清创);药物治疗有抗感染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营养支持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充足摄入以助褥疮愈合。
分期:
1期褥疮:局部皮肤完整但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多见于骨隆突处皮肤,如髋部、骶尾部等,此时皮肤的完整性未被破坏,但血液循环已出现异常。
2期褥疮:表皮或部分真皮受损,表现为浅表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
3期褥疮:全层皮肤缺损,累及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创面可见皮下脂肪,有潜行和窦道形成。
4期褥疮:全层皮肤及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创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常存在潜行和窦道。
不可分期褥疮: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完全覆盖,无法直接看到创面底部,需要清除痂皮后才能准确分期。
非药物治疗措施
减压
体位调整: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特殊的翻身垫或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少身体局部持续受压。例如,对于骶尾部褥疮患者,可采用30°侧卧位,避免直接压迫骶尾部。对于坐轮椅的患者,要使用减压坐垫,每隔15-30分钟抬起臀部一次,每次1-2分钟,减轻臀部压力。
减轻压力分布:使用减压敷料,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这些敷料可以分散压力,保护创面,促进愈合。泡沫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收渗液能力,并且能够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水胶体敷料则可以形成凝胶,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创面清洁
生理盐水冲洗: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清除创面的异物、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等。生理盐水冲洗可以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为创面愈合创造清洁的环境,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冲洗。
清创:对于有坏死组织的创面,需要进行清创。可以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用手术刀等清除坏死组织;对于一些感染较轻、坏死组织较软的创面,也可以使用酶制剂清创,如胶原酶等,酶制剂能够分解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清洁。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伴有感染,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于轻度感染的创面,可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如果感染较为严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则需要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全身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但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褥疮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皮肤薄嫩,在进行治疗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损伤。在体位调整方面,要确保翻身等操作温和,使用的减压设备要适合儿童体型,选择无刺激、温和的清洁产品进行创面清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发生褥疮后愈合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频繁地观察创面变化,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褥疮的愈合。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某些药物时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肥胖人群:肥胖人群发生褥疮的风险较高,因为体重较大导致局部压力增加。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减压措施外,要更加严格地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从而降低局部压力。在选择减压设备时,要选择能够更好分散压力的产品,并且要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因为肥胖人群皮肤褶皱多,容易出现汗液积聚等情况,增加感染风险。
营养支持
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褥疮的愈合至关重要。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合成的重要原料,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一般来说,成年患者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1.0-1.5克蛋白质,例如一个60公斤的成年患者,每天应摄入60-90克蛋白质。
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免疫力;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坚果、植物油等。
微量元素:锌等微量元素对伤口愈合也很重要。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瘦肉、坚果等。患者应保证均衡饮食,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褥疮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