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铅中毒,需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特殊人群等方面采取措施。居住环境要排查铅污染并防护,饮食要保证合理结构、避免含铅食物,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户外活动风险,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各有针对性预防要点,如孕妇避免铅暴露等,儿童定期检测血铅等。
一、环境预防
1.居住环境排查
对于儿童等易接触环境铅的人群,要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铅污染排查。家庭装修时应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含铅涂料等。因为含铅涂料若长期处于磨损、剥落等情况,会释放铅尘,儿童可能通过手-口途径接触摄入铅。例如,研究发现,在铅污染超标的居住环境中生活的儿童,血铅水平往往明显高于居住在低铅环境中的儿童。
对于老旧建筑中可能存在的铅质管道等,若发现有腐蚀、渗漏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改造或维修,防止铅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
2.工作环境防护
对于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如蓄电池制造、冶炼等行业的工人,工作场所要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减少铅粉尘和铅烟的积聚。工人要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铅。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更换工作服,洗澡清洁,防止将铅带回家中,对家人尤其是儿童造成影响。
二、饮食预防
1.合理膳食结构
保证充足的钙、铁、锌等营养素摄入。钙可以与铅在肠道中竞争吸收位点,从而减少铅的吸收。例如,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儿童每天应保证适量饮用牛奶,一般建议3-6岁儿童每天饮用300-400ml牛奶,6岁以上儿童每天饮用400-500ml牛奶。铁和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铅的吸收,富含铁的食物有瘦肉、动物肝脏、黑木耳等,富含锌的食物有坚果、海鲜等。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铅的排出。例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应保证儿童摄入300-500g蔬菜,200-300g水果。
2.避免食用含铅食物
不要给儿童食用爆米花、皮蛋等含铅较高的食物。爆米花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含铅的容器,皮蛋在腌制过程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铅。此外,一些路边摊的烤串等食物,由于烤制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存在铅污染风险,应尽量避免儿童食用。
三、生活习惯预防
1.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玩耍后等。儿童的手容易接触到各种可能被铅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公共设施等,洗手可以有效减少通过手-口途径摄入铅的机会。一般建议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衣物等,防止铅尘积聚。对于儿童的玩具,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安全检测的产品,并且定期用清水清洗。
2.减少户外活动风险
在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铅作业工厂附近等铅污染较严重的区域,要减少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这些区域空气中的铅尘含量相对较高,儿童长时间暴露其中容易吸入铅尘。例如,在交通流量大的马路边,汽车尾气中含有铅,儿童在附近玩耍会增加铅暴露的风险。如果需要在这些区域附近活动,可选择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时间段,并且让儿童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四、特殊人群预防
1.孕妇预防
孕妇要特别注意避免铅暴露,因为铅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应避免接触铅作业环境,如不在蓄电池厂、冶炼厂等工作。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钙、铁、锌等营养素,以减少铅的吸收。同时,要注意居住环境的铅污染排查,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低铅水平。
2.儿童预防
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除了上述的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预防措施外,还要定期进行血铅检测。一般建议6岁以下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铅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铅中毒情况并及时干预。对于血铅水平偏高的儿童,要进一步查找铅暴露来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家长要关注儿童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如发现儿童出现食欲减退、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血铅水平,因为这些可能是铅中毒的早期表现。
3.老年人预防
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对铅的吸收和排泄能力可能下降,因此也需要注意预防铅中毒。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被铅污染的食物。在居住环境方面,要确保居住环境的铅污染处于安全水平,定期检查居住环境中的铅含量情况。如果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等情况,要注意药物与铅暴露的相互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预防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