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脱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分泌方面甲状腺功能异常、雄激素性脱发可致脱发;营养上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会引发脱发;精神因素里长期压力大、焦虑抑郁会影响毛囊;疾病因素中头皮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脱发;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烫染、睡眠不足、过度用电子设备也会造成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虽然青少年雄激素性脱发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雄激素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双氢睾酮会作用于毛囊,使其微小化,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导致脱发。有家族遗传史的青少年发生雄激素性脱发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家族中有男性在较年轻时出现脱发的情况,青少年本人需留意自身头发状况。
营养因素
蛋白质缺乏:蛋白质是头发的重要组成成分,身体缺乏蛋白质时,头发会变得干燥、易断、脱落。青少年如果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就可能引发脱发。例如,一些素食青少年若没有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足够的豆类、肉类等优质蛋白质摄入,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来维持头发的正常生长,如每公斤体重约1-1.5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较为适宜。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其中维生素B2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等。当青少年缺乏维生素B族时,可能影响头发的生长。比如维生素B7(生物素)缺乏会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裂和脱落。而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钙的吸收,间接对头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头发的生长周期相关,维生素D缺乏的青少年可能出现脱发倾向。
微量元素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对头发健康也有重要作用。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供应毛囊细胞。当青少年缺铁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影响毛囊的氧气供应,引起脱发。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毛囊的生长和修复有重要意义,缺锌的青少年可能出现头发枯黄、易脱落等情况。一般来说,青少年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约为12-20毫克,锌的适宜摄入量约为9.5-11.5毫克。
精神因素
长期压力过大:青少年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体内会分泌如皮质醇等激素。长期过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毛囊进入休止期,从而引起脱发。例如,一些面临重要考试的青少年,在考试前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脱发增多现象,当压力缓解后,部分人的脱发情况可逐渐改善。
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头发的生长。这些情绪可能导致毛囊周围的血管收缩,减少毛囊的血液供应,同时影响毛囊细胞的正常代谢,进而导致头发脱落。有心理研究表明,患有焦虑或抑郁障碍的青少年中,脱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疾病因素
头皮感染:如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头发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头癣会破坏毛囊,导致脱发,通常还伴有头皮瘙痒、鳞屑、红斑等症状。常见的头癣致病菌有断发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等,青少年如果接触了头癣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就容易感染头癣。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区。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青少年也可能罹患斑秃,有家族史的青少年发病风险相对增加。
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烫染头发:烫发剂、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破坏头发的结构,使头发变得脆弱易断,长期频繁烫染还可能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导致脱发。青少年出于追求时尚等原因过度烫染头发,会对头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般建议青少年尽量减少烫染头发的次数,避免频繁接触这些化学制剂。
睡眠不足:青少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平衡。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包括毛囊细胞的更新等。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脱落增多。一般来说,青少年需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的充足睡眠,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头发的健康生长。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使青少年处于辐射环境中,同时长期低头等不良姿势可能影响头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导致头发健康受到影响,出现脱发倾向。例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头部保持同一姿势,会使头皮的血液循环不畅,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影响头发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