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与胃肠减压、补液治疗)、抑制胰液分泌(抑酸药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症支持治疗(疼痛治疗、营养支持)、病因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处理、酒精性胰腺炎处理)以及监测与并发症防治,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如儿童、老年、特殊人群等进行相应调整和处理,密切监测病情及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一)禁食与胃肠减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发病后需禁食,目的是减少胰液分泌,从而减轻胰酶对胰腺自身的消化。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同时减少胰液的分泌。对于所有确诊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考虑进行胃肠减压。
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胃肠减压装置的选择和固定,避免因患儿活动导致装置移位或脱出。同时要密切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补液治疗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静脉补液,补充患者因呕吐、禁食等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防止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脱水程度、尿量等指标来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补液时要更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引发其他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心肺负担加重。
二、抑制胰液分泌
(一)抑酸药物
常用的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少促胰液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胰液分泌。例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对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可常规使用。
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抑酸药物需谨慎评估,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和疾病本身对孕妇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使用方案。
(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液、胰高血糖素、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胰酶合成。对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可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来减少胰液分泌。
儿童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的疼痛、胃肠道不适等情况。
三、对症支持治疗
(一)疼痛治疗
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防止诱发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使用止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避免因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或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二)营养支持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营养物质,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等并发症。如果患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则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计算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营养支持途径。对于有特殊疾病史或先天性代谢问题的儿童,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四、病因治疗
(一)胆源性胰腺炎的处理
如果是胆源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病情稳定后,需处理胆道疾病,如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等治疗,以去除病因,防止胰腺炎复发。
对于老年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要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胆道疾病处理时机和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二)酒精性胰腺炎的处理
对于酒精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要严格戒酒,同时针对酒精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害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如评估肝脏功能等,预防胰腺炎再次发作。
对于儿童患者,一般较少由酒精引起胰腺炎,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导致,也要强调避免接触酒精相关物质,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
五、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一)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淀粉酶、脂肪酶、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要进行更密切的多参数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并发症防治
注意防治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并发症。如果出现相关并发症的迹象,如腹部肿块、高热等,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对于胰腺假性囊肿可根据情况选择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和表现可能不同,要加强观察和早期干预。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要注意预防感染;儿童患者发生并发症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