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程<3个月,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或不良理化因素刺激引发,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预后大多良好但儿童易引发并发症;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3个月,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电子喉镜检查,治疗需去除病因、局部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易反复发作需长期调整生活方式。
一、定义与病程时长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常因病毒、细菌感染,或受不良理化因素刺激引发,比如受凉、过度疲劳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或细菌易侵入而致病。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通常超过3个月,是由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
二、症状表现
(一)急性咽炎
局部症状: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出现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咽部疼痛而拒食、哭闹不安。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在感染后1-3天内较为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体温升高可能较为显著,甚至可能出现惊厥。
(二)慢性咽炎
局部症状:主要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患者常频繁清嗓,以试图缓解不适,但清嗓后症状可能短暂减轻又很快出现。咽部黏膜多表现为慢性充血,咽后壁可有较多黏稠分泌物附着的淋巴滤泡。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应系统的症状,如合并胃食管反流时,可能有反酸、烧心等表现,这在成年患者中较为常见。
三、检查方法
(一)急性咽炎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咽部黏膜的颜色、肿胀程度,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的情况等。通过视诊可以初步判断咽部炎症的轻重。
实验室检查:若考虑为细菌感染,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对于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进行咽拭子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二)慢性咽炎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咽部黏膜的慢性充血情况、淋巴滤泡的形态和分布等,同时可能会检查鼻腔、鼻窦及喉部情况,以明确是否存在鼻腔鼻窦病变等诱因。
电子喉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咽部及喉部的详细情况,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早期喉癌等,这在成年患者中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儿童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如在麻醉下进行电子喉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
(一)急性咽炎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康复。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以清洁咽部、减轻炎症。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自行恢复;细菌感染引起的,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二)慢性咽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等。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需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控制反流,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保持咽部清洁;也可局部含服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对咽部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物理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制剂,如咽炎片等,但儿童使用中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适应证。
五、预后情况
(一)急性咽炎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一般在1-2周内可痊愈。儿童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能会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急性肾炎等并发症,因此儿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二)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因诱发因素再次发作。患者需要长期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减少复发的几率。在儿童中,若能去除诱发因素,部分患者的症状也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但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对成人来说复发的可能性也需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