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来明确。病史采集要询问发病情况、症状特点、诱发因素;体格检查包括皮肤检查和其他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过敏原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病原体检测等;鉴别诊断需与丘疹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感染性疾病伴发的皮疹等疾病鉴别,要考虑不同人群因素对诊断的影响。
症状特点:详细询问风团的特征,包括风团的大小、形态,是圆形、椭圆形还是不规则形,颜色是红色还是白色,风团持续的时间,一般慢性荨麻疹风团通常数小时至数天消退,消退后是否留有色素沉着或痕迹。同时询问瘙痒的程度,对生活、睡眠等造成的影响,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因瘙痒影响睡眠和玩耍,需要关注其日常活动受影响情况;成年患者可能因瘙痒影响工作和社交等。还要了解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是否有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过敏累及消化道、呼吸道的表现。
诱发因素:探寻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食物方面,是否食用过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药物方面,是否近期服用过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感染因素,是否有过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史;环境因素,是否接触过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自身免疫因素,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诱发因素各有特点,儿童可能与食物过敏、病毒感染关系更密切,成年患者可能与药物、环境因素关系更突出。
体格检查
皮肤检查:重点观察皮肤风团的分布部位、形态、颜色等,一般慢性荨麻疹的风团多为散在或融合的,大小不等,颜色可因充血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检查时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皮肤病的皮疹进行鉴别,比如与丘疹性荨麻疹的皮疹形态不同,丘疹性荨麻疹的皮疹多为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等。对于儿童患者,检查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皮肤的弹性和有无其他合并的皮肤问题。
其他系统检查:若患者伴有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要进行腹部的触诊,了解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若有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要检查呼吸频率、节律,听诊肺部呼吸音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进行体格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检查的安全性和对胎儿的影响,避免进行可能有辐射或不适宜的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慢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于儿童患者,感染时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老年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常规改变相鉴别。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检测过敏原。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用于检测食物、吸入性等过敏原。例如,检测出对尘螨特异性IgE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对尘螨过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尘螨相关物质。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谱有所不同,儿童常见的过敏原多为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成年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多为吸入性过敏原或药物过敏原等。
自身抗体检测: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异常,需要检测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自身抗体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伴有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自身抗体有助于明确病因。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殊人群,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慢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病原体检测:如果怀疑感染诱发慢性荨麻疹,需要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血清学检测等。例如,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检测链球菌相关指标有助于明确是否为感染相关的慢性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有所差异,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成年患者细菌感染相对较多见等。
鉴别诊断疾病
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儿童,皮疹多为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或水疱破溃后形成的结痂,好发于四肢伸侧,瘙痒剧烈,病程相对较短,与昆虫叮咬等因素有关,而慢性荨麻疹风团形态、病程等有其自身特点,可通过皮疹形态及病史等进行鉴别。
血管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水肿,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部位,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与慢性荨麻疹在皮疹表现及发病机制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可进行鉴别。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部分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可能有类似荨麻疹样的表现,但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有特征性的水疱、大疱等表现,通过皮肤活检等检查可明确鉴别。
感染性疾病伴发的皮疹: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在病程中可能出现类似荨麻疹的皮疹,但有其原发病的其他典型表现,结合原发病的相关检查可进行鉴别。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结合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从而明确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在整个鉴别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慢性荨麻疹表现及诊断的影响,以确保准确的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