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后便血可由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肠道血管畸形、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引起,不同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情况各有特点,婴幼儿易因感染、食物因素出现相关情况,老年人需警惕肿瘤、血管因素,有基础病史人群病情易受基础病影响。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志贺菌属感染: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较为常见,患者多有不洁饮食史,除了腹泻症状外,可出现黏液脓血便,也就是拉肚子后便血的情况,粪便中可见较多黏液和脓血,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研究表明,志贺菌感染后会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炎症、溃疡,从而引起出血和渗出。
2.沙门菌属感染:某些沙门菌感染也可引发腹泻伴便血。例如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尤其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多见,患儿除了腹泻,大便可呈黏液便、脓血便,可能还伴有呕吐、发热等表现,其发病机制是沙门菌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道黏膜组织导致出血。
(二)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少量便血,这是因为轮状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少量出血。
2.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也可能出现腹泻后便血的情况,一般为散在的少量便血,患者多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可导致肠道黏膜的微小出血。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肠道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溃疡,导致频繁的黏液脓血便。病程较长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在儿童患者中也有发生,且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以生长发育迟缓等为突出表现。
2.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分布,也可出现腹泻后便血的情况,便血程度不一,可为黏液血便等。除了肠道症状外,还可能有腹痛、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表现,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之一,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影响。
(二)肠道肿瘤
1.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便血多为暗红色,可与粪便相混,同时伴有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其发生是由于肠道内肿瘤生长,破坏肠道组织,导致出血和肠道功能紊乱。
2.直肠癌:主要症状有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同时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还可伴有腹泻等症状。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家族遗传因素等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肠道血管畸形
1.先天性肠道血管畸形:多在出生时即存在,但可能在儿童期或成年后才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复的腹泻后便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其是由于肠道血管发育异常,血管结构和功能存在缺陷,容易破裂出血。
2.获得性肠道血管畸形:如老年人因血管退行性变等原因导致的肠道血管畸形,也可出现腹泻后便血的情况,可能与肠道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1.食物过敏: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在食用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大便带血,还可能伴有呕吐、皮疹等过敏表现。这是因为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免疫反应,损伤肠道黏膜导致出血。
2.乳糖不耐受: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摄入的乳糖,可引起腹泻,严重时也可能出现肠道黏膜的损伤而导致便血,常见于婴幼儿及部分成年人,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后症状加重。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婴幼儿
1.感染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腹泻后便血。如前面提到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也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且婴幼儿便血时需要特别关注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差,腹泻便血容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2.食物因素:婴幼儿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较为常见,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若未及时发现并回避过敏食物,可能导致长期腹泻、便血,影响生长发育。
(二)老年人
1.肿瘤因素:老年人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腹泻后便血需要警惕肠道肿瘤的可能,同时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便血可能导致贫血等更严重的后果。
2.血管因素:老年人血管退行性变,肠道血管畸形等获得性血管病变相对增多,容易出现腹泻后便血的情况,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1.有肠道基础病病史者:如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患者,病情复发时更容易出现腹泻后便血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有免疫缺陷病史者:免疫缺陷患者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腹泻后便血,且感染可能更难控制,需要加强抗感染及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