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救治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取平卧位抬高下肢、监测生命体征、禁食禁饮)、补充血容量(快速建通道补晶体液、根据情况输胶体液,达输血指征时输血)、病因治疗(针对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等采取相应抑制胃酸、降门脉压、去诱因等措施)、内镜治疗(尽早急诊内镜查明确病因,再行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符合适应证时选合适方式,评估老年及儿童手术风险与耐受性)。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与监测
让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测的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更频繁地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例如,婴幼儿可能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而成人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但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因为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而原有的高血压病史又会增加病情变化的复杂性。
2.禁食禁饮
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应立即禁食禁饮。这是因为进食进水可能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重出血。对于儿童患者,要向家属强调禁食禁饮的重要性,避免家属因担心孩子饥饿而擅自喂食。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二、补充血容量
1.输液选择
首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林格液等晶体液,以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状态。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和尿量变化,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般来说,先快速输入晶体液1000-2000ml,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入胶体液,如右旋糖酐、白蛋白等。
对于儿童患者,补充血容量时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例如,儿童轻度脱水补液量约为50ml/kg,中度脱水约为100-12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先快速输入1/2-2/3的量,剩余量在接下来的12-24小时内补充。
2.输血指征
当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考虑输血治疗。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输血时要谨慎,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因为输血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老年患者输血时也需注意输血速度,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输血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输血指征和输血规范进行,根据患儿的贫血程度、出血速度等因素决定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三、病因治疗
1.消化性溃疡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是关键。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出血,还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通常采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或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有差异,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年龄和体重,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可采用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同时,可通过内镜下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对于老年患者,使用生长抑素时要注意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儿童患者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对较少见,若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
3.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
首先要去除诱因,如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然后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调整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时,要寻找可能的诱因,如是否有服用特殊药物等情况,并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四、内镜治疗
1.急诊内镜检查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24-48小时内进行。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内镜检查,若心肺功能较差,需谨慎操作。儿童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小儿内镜,操作要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内镜下止血治疗
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和部位,采取相应的内镜下止血措施。如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可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热凝止血(如高频电凝、激光止血等)或放置止血夹等方法;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方法。在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五、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或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道肿瘤等,经内镜等检查无法有效治疗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全面评估其心肺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儿童患者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危急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手术耐受性。
2.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出血的病因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采用胃大部切除术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门体分流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注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监测,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愈合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