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是由牙齿病变引发鼻窦炎症,病因与牙齿病变累及有关,临床表现有鼻部、牙齿相关及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口腔检查,治疗包括牙科和鼻窦炎症治疗,需通过维护口腔卫生、及时治牙齿病变来预防。
病因机制
1.牙齿病变累及
牙根感染:上颌后牙的牙根若发生感染,如根尖周炎等,感染可通过牙槽骨蔓延至上颌窦。细菌等病原体可从牙根周围的牙槽骨进入上颌窦,引起上颌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例如,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炎症长期刺激,细菌可突破牙槽骨到达上颌窦,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
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牙齿相关的囊肿,如含牙囊肿等,或牙源性肿瘤,可压迫周围骨质,破坏骨质屏障,使鼻窦受到感染影响。含牙囊肿生长过程中,可能侵蚀周围骨质,为细菌进入鼻窦创造条件,进而引发鼻窦炎。
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
鼻塞:鼻窦炎症可导致鼻窦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鼻塞。患者可感觉鼻腔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完全堵塞鼻腔,影响正常呼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等情况。
流涕:可出现脓涕,这是由于鼻窦炎症导致黏膜分泌增多且性状改变。脓涕的量可多可少,儿童患者可能因不会擤鼻涕,表现为鼻涕倒流至咽部等情况。
嗅觉减退:鼻窦炎症累及嗅觉区域时,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较难准确表达嗅觉变化,但家长可观察到其对气味的反应不如以往灵敏等情况。
2.牙齿相关症状
牙痛:患者常伴有患牙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鼻窦炎症相互影响。例如,上颌后牙病变引起的牙源性鼻窦炎,患牙可能有持续的隐痛或跳痛等,在进食冷热食物时疼痛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患者牙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与牙齿相关的行为异常。
牙齿松动或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牙松动,这是由于牙根周围病变累及牙槽骨,导致牙槽骨吸收等情况。对于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牙源性鼻窦炎对牙齿发育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排列等。
3.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牙源性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热可能较为明显,且儿童发热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表现。成人患者发热相对儿童可能表现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头痛:鼻窦炎常伴有头痛,牙源性鼻窦炎的头痛部位与受累鼻窦相关,上颌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面颊部、上颌磨牙区等部位,且头痛程度和性质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头痛表述可能不清晰,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哭闹、用手按压面部等异常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头痛情况。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牙源性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显示鼻窦内的情况,如是否有黏膜增厚、积液、骨质破坏等。同时,能观察到牙齿的病变情况,如牙根是否有感染、牙槽骨是否有破坏等。对于儿童患者,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在必要情况下,为明确诊断是必须的检查项目。
X线检查:也可用于辅助诊断,但相对鼻窦CT,其对细微病变的显示不如CT清晰。X线检查可观察到鼻窦的大致情况,如窦腔是否混浊等,但对于牙齿与鼻窦病变的细节显示有限。
2.口腔检查
牙齿检查:详细检查口腔内牙齿情况,包括牙齿的外观、有无龋坏、叩诊和探诊情况等。例如,检查上颌后牙是否有龋坏、根尖是否有脓肿等表现。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口腔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恐惧和不适。
牙周检查:检查牙周组织情况,牙周病变也可能与牙源性鼻窦炎相关。如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细菌可能通过牙槽骨影响鼻窦,所以牙周检查对于明确牙源性鼻窦炎的病因有一定帮助。
治疗原则
1.牙科治疗
患牙处理:对于引起牙源性鼻窦炎的患牙,需要进行相应的牙科治疗。如果是根尖周炎导致,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除根尖周炎症,防止炎症进一步蔓延至鼻窦。对于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牙齿,可能需要拔除患牙。儿童患者的患牙治疗需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和牙齿的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儿童牙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2.鼻窦炎症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鼻窦炎的炎症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但在经验用药时,可选用针对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肝肾功能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鼻腔冲洗剂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儿童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冲洗装置和冲洗液,家长要正确操作,避免儿童呛咳等情况发生。
预防措施
1.口腔卫生维护
正确刷牙: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刷牙,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保证牙齿各面都能得到清洁,减少龋齿等牙齿病变的发生。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尤其是儿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齿病变并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牙源性鼻窦炎等疾病的发生。儿童在口腔检查时,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牙齿问题,如乳牙龋齿、恒牙萌出异常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建议。
2.及时治疗牙齿病变
一旦发现牙齿有龋坏、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牙科就诊,进行相应治疗。避免牙齿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鼻窦等周围组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牙齿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儿童牙齿有颜色改变、咀嚼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到牙科就诊,防止病情延误导致牙源性鼻窦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