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化疗常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TP、TC等,周期一般21天左右,有血液学、胃肠道、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还存在个体化差异,年轻患者关注生育功能,老年患者倾向低毒方案,有病史患者需依病史调整化疗相关措施。
一、卵巢癌化疗的常用方案
(一)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1.TP方案
由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成。紫杉醇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顺铂属于铂类抗肿瘤药物,作用于DNA,形成交叉联结,干扰DNA复制和转录,阻碍细胞分裂。有研究显示,TP方案在卵巢癌初始治疗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对于FIGO分期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
2.TC方案
由紫杉醇联合卡铂组成。卡铂与顺铂作用机制相似,但肾毒性、耳毒性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TC方案对于老年卵巢癌患者可能更为适用,因为其毒性相对较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卵巢癌患者,TC方案都被广泛应用于初始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
(二)以铂类和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
对于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尤其是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一般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的方案,通过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但新辅助化疗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化疗耐药的可能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年龄、身体一般状况、肿瘤相关指标等。
二、卵巢癌化疗的周期安排
一般来说,卵巢癌化疗的周期为21天左右,但具体周期会根据化疗方案、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在初始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周期的化疗。例如,初始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4-6个周期的化疗;而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也需要继续完成既定周期的化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可能会适当调整化疗周期的间隔时间,以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过度影响。同时,在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判断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肿瘤的控制情况,从而决定下一个周期化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三、卵巢癌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血液学毒性
1.骨髓抑制
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可导致患者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会引起出血倾向。对于白细胞减少,可在化疗后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促进白细胞恢复。对于血小板减少,严重时需要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在整个化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监测。例如,当患者白细胞低于1.0×10/L时,应严格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
2.贫血
化疗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中重度贫血则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支持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调整的具体建议也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弱,在饮食调整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易消化性等因素。
(二)胃肠道反应
1.恶心、呕吐
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但卵巢癌较少发生于低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在使用止吐药物时需要考虑其适用年龄范围。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化疗期间可能需要更精心的止吐治疗,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为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2.腹泻或便秘
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腹泻或便秘。腹泻时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止泻药物。便秘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化,在化疗后更要注意饮食和排便的调节,预防腹泻或便秘的发生及加重。
(三)肝肾功能损害
1.肝功能损害
化疗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需要在化疗前后监测肝功能,若出现肝功能损害,可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脂肪肝等基础肝病),在化疗前需要充分评估肝脏功能,并在化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和保肝治疗。
2.肾功能损害
铂类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如顺铂较易引起肾功能损害。需要在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监测肾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相对减退,在使用铂类药物时更要谨慎评估肾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水化等措施预防肾功能损害。
四、卵巢癌化疗的个体化差异
(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
1.年轻患者
年轻卵巢癌患者可能更关注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在化疗方案选择上,会尽量避免使用对生育功能损害严重的药物,同时在化疗前后可进行生育力保存的相关咨询,如胚胎冷冻保存等。但化疗本身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卵巢早衰等情况,需要在化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卵巢功能指标,如抗苗勒管激素等。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在化疗方案选择上会更倾向于毒性相对较轻的方案,如TC方案等。同时,在化疗过程中更要注重支持治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下降。例如,老年患者发生化疗相关感染的风险更高,所以在出现白细胞减少等情况时,抗感染治疗需要更加积极。
(二)根据患者病史调整
1.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
铂类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如引起心律失常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铂类药物化疗前,需要对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如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并在化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根据情况调整化疗方案或采取相应的心血管保护措施。
2.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
如患者有肝炎病史等,在使用可能损害肝功能的化疗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加强肝功能监测,并提前采取保肝措施,确保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