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血常规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不同指标在细菌、病毒感染时表现不同,可用于鉴别感染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检查前要让患儿安静,检查后要护理穿刺部位,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小儿肺炎血常规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判断病情并合理处理。
一、小儿肺炎血常规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WBC)
1.升高情况: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常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约60%-70%会出现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这是因为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会增多来对抗病原体。
2.降低情况: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肺炎有时会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同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升高。比如在病毒性肺炎中,约30%-50%的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可>60%,这是由于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干扰机体免疫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对白细胞的影响与细菌感染不同。
(二)中性粒细胞(Neu)
1.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当小儿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时,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其增高程度往往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如果细菌感染较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高达70%以上,并且还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即外周血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
2.年龄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升高的表现可能不如年长儿典型,但本质上还是遵循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的规律。
(三)淋巴细胞(Lym)
1.临床意义:在病毒性肺炎中,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主要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淋巴细胞作为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会增多来应对病毒。一般病毒性肺炎患儿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超过60%,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2.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淋巴细胞本身在血常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中性粒细胞约占65%,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化。在判断小儿肺炎时的淋巴细胞变化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比如对于新生儿肺炎,淋巴细胞升高更支持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二、小儿肺炎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鉴别感染类型
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鉴别小儿肺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为主。如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如果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结合临床症状等则提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初步的鉴别依据,还需要结合C-反应蛋白(CRP)等其他炎症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例如,细菌感染时CRP往往也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细菌感染病情评估: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白细胞计数越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越高,往往提示感染越严重。如果白细胞计数>2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提示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2.病毒感染病情评估:在病毒感染的小儿肺炎中,淋巴细胞持续异常升高且伴有临床症状加重,如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加重等,也提示病情可能在进展,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小儿肺炎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患儿状态:检查前要让患儿尽量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剧烈哭闹等情况,因为剧烈哭闹可能会导致白细胞等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在检查前适当安抚,使其情绪平稳后再进行血常规采集。
2.饮食影响:一般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但是如果同时需要进行其他生化检查,可能需要空腹。所以在进行小儿肺炎血常规检查前,要根据医生的整体安排来决定是否空腹,不过单纯的血常规检查饮食对其影响不大。
(二)检查后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血常规检查一般是通过静脉穿刺采血,采血后要注意按压穿刺部位,对于婴幼儿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出现皮下淤血。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患儿血管。
2.结果解读:家长拿到血常规检查结果后,不要自行盲目解读,要及时交给医生,由医生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如果发现结果异常,要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不要过度紧张或忽视异常结果。
四、特殊人群小儿肺炎血常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1.血常规特点: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更不成熟,在发生肺炎时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也可能与足月儿不同。例如,早产儿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幅度往往不如足月儿明显,而且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容易扩散,血常规变化可能不能完全反映感染的真实程度。
2.注意事项:对于早产儿肺炎,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更加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因为其血常规表现不典型,所以不能单纯依据血常规结果来判断病情,需要综合考虑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临床感染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暖等,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感染时更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等情况,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1.血常规特点:如果小儿肺炎患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在发生肺炎时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发生肺炎时,由于心肺功能受限,感染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不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可能与单纯肺炎患儿有所差异。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但感染却较为严重的情况,因为基础疾病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和应激反应。
2.注意事项: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肺炎,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医生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要结合基础疾病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兼顾肺炎的治疗和基础疾病的维护。例如,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维持心脏功能,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等情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肺炎的病情,也会影响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