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方法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小儿脑性瘫痪家庭康复包括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运动功能康复有翻身、坐位、爬行训练;语言功能康复有发音、词汇、短句训练;认知功能康复有图形、颜色、物体分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有进食、穿衣、如厕训练。康复要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保持温和鼓励态度,定期评估调整计划,以改善患儿多方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运动功能康复

1.翻身训练: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可让其仰卧,家长在一旁通过轻柔地推动肩部和臀部来辅助完成翻身动作。每日可进行3-4次,每次训练5-10分钟。这有助于促进患儿躯体运动的协调性和空间位置的感知能力,因为翻身动作需要全身肌肉的协同参与,对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有积极作用,尤其针对因脑性瘫痪导致运动功能受限的小儿,能逐步唤醒肌肉的运动记忆和协调功能。

2.坐位训练:先从靠坐开始,逐渐过渡到独坐。可以使用靠垫等辅助工具支撑患儿背部,让其练习保持坐位平衡。每日训练时间可累计15-20分钟,分多次进行。坐位训练能增强患儿腰部、背部及颈部肌肉的力量,为后续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由于小儿脑性瘫痪可能影响其核心肌群的力量,通过针对性的坐位训练可以逐步改善这种情况,提高患儿的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3.爬行训练:在患儿前方放置有吸引力的玩具,引导其进行爬行。爬行训练时要注意保护患儿的关节,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一般每日训练2-3次,每次5-8分钟。爬行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能够促进患儿四肢力量的均衡发展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来说,爬行训练有助于打破运动功能受限的局面,逐步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因为爬行需要四肢交替协调运动,对患儿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二、语言功能康复

1.发音训练:家长可以通过与患儿面对面交流,引导其模仿发音。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如“啊”“哦”等,每日训练10-15分钟。发音训练能够刺激患儿的口腔肌肉和声带的运动,促进语言神经中枢的发育,小儿脑性瘫痪可能影响语言相关的神经功能和口腔肌肉的控制,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发音训练可以逐步改善患儿的语言发音能力,利用反复的模仿和刺激来强化语言相关的神经反射和肌肉控制。

2.词汇训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向患儿展示并说出相应的词汇,如指着玩具说“玩具”,指着水果说“苹果”等。每次训练选取10-15个常见词汇,每日进行2-3次。词汇训练有助于丰富患儿的语言词汇量,建立语言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来说,通过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物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促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来强化语言学习效果。

3.短句训练:在患儿掌握一定词汇量后,引导其说简单的短句,如“我要喝水”“妈妈抱”等。每日进行3-5次短句训练,每次训练时间5-8分钟。短句训练能够锻炼患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患儿逐步学会将词汇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来说,这是语言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逐步引导其说短句,可以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进一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三、认知功能康复

1.图形认知训练:准备不同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向患儿展示并询问形状名称。每次训练可使用10-15张卡片,每日进行2-3次。图形认知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感知觉和认知辨别能力,小儿脑性瘫痪可能影响患儿的认知功能,通过图形认知训练可以刺激大脑对不同形状的识别和区分能力,逐步提升患儿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的图形卡片来开展认知训练,增强患儿对外部世界形状的认知和辨别。

2.颜色认知训练:使用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的苹果、蓝色的杯子等,让患儿说出颜色名称。每日进行2-4次颜色认知训练,每次训练选取8-10种常见颜色。颜色认知训练能够帮助患儿区分不同的颜色,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来说,颜色认知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接触不同颜色的物品并识别颜色,可以促进视觉神经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利用生活中的多彩物品来进行颜色认知训练,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物体分类训练:将不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如水果类(苹果、香蕉)、蔬菜类(白菜、胡萝卜)等,让患儿进行分类。每次训练提供5-8组物品,每日进行2-3次。物体分类训练可以锻炼患儿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通过这种训练能够逐步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利用实际物品的分类来培养患儿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归纳能力,促进其认知功能的全面发展。

四、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1.进食训练:教导患儿自己使用勺子进食,开始时可能需要家长在旁辅助纠正姿势。每日安排2-3次进食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儿情况而定,一般10-15分钟。进食训练有助于培养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小儿脑性瘫痪可能影响患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进食协调性,通过针对性的进食训练可以逐步提高患儿用手操作餐具的能力,促进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从辅助进食逐步过渡到自主进食,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和生活适应能力。

2.穿衣训练:教患儿学习穿脱简单的衣物,如套头衫、开衫等。家长要耐心指导患儿如何将手臂伸进衣袖等动作,每日进行1-2次穿衣训练,每次训练5-10分钟。穿衣训练能够锻炼患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身体协调性,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来说,穿衣是一项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通过训练可以帮助患儿逐步掌握穿脱衣物的方法,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其身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3.如厕训练: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逐步进行如厕训练。可以使用适合小儿的坐便器,引导患儿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如厕训练对于培养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通过如厕训练能够学会控制排便和排尿,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舒适性,需要家长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给予患儿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如厕训练的过程。

在进行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方案,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温和、鼓励的态度,避免给患儿造成心理压力。同时,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确保康复训练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帮助患儿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主要是指小儿在脑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颈椎病瘫痪的症状有哪些?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颈椎病瘫痪症状主要是上下肢的神经系统症状。在开始时,两下肢的麻木、无力和棉絮状感觉很多见。然后再往严重一点,就会开始表现出走路脚没劲。比较严重的时候,表现出下肢僵硬、行走不稳、走得很重,表现出走路像踩棉花一样的那种感觉。
颈椎病手麻到瘫痪多长时间?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颈椎病从表现出手麻到瘫痪的时间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是几十年,也有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天。单纯的手的麻木并不能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看疾病的病程长短、病人的肌肉力量的减退程度以及影像学的描述,需要积极完善核磁共振检查。有的病人的手麻比较轻微,而有的病人非常重。如果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并且受到外伤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体征如何鉴别?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瘫痪肢体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呈迟缓性瘫痪,和上运动神经元瘫痪造成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明显不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瘫痪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而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征(+。而且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是以肌群为主,而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是整个肢体为主。下运
瘫痪病人大小便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瘫痪病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要注意保持病人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此外解决大小便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病人神志清楚的情况,能自述要大小便的情况之下,可以用比较扁的便盆在床上进行。男病人大小便可以用尿壶、便盆,在解大小便的时候病人仰卧位,在臀部垫一个小布单或者大尿布用来以避免污染床单,要尽力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会瘫痪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般不会瘫痪。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的风湿免疫病,病情会进行性的加重,容易引起关节畸形,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眼部、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风湿药物,比如甲氨蝶呤、柳氮磺砒啶等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疼痛严重
瘫痪治疗方法有哪些?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瘫后应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同时应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根据病人情况,必要时还应给予血浆或者白蛋白支持。此外病人可以使用潘多立酮、莫沙必利片、西沙比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可以有效增加胃动力,促进胃蠕动,促进胃肠的排空。待病人胃动力恢复后,可以拔除
腰椎断了会瘫痪吗?
陶松年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腰椎骨折有可能会导致瘫痪,但是并不是腰椎骨折就一定会造成瘫痪,腰椎骨折可以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腰椎附件骨折、脱位骨折等,其中压缩性骨折、腰椎附件骨折一般不会导致瘫痪,压缩性骨折多数患者病情比较稳定,进行保守治疗即可,因为骨折的时候不会损伤脊髓,当骨折伤及骨髓就有可能会发生瘫痪。骨折后要保证充
强直性脊柱炎会瘫痪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不会造成瘫痪。瘫痪是指神经受损所导致的肌肉无力、肢体功能减退等,而强制性脊柱炎不会对神经造成损害。但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较为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屈伸活动出现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免疾病加重。
半边瘫痪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半边瘫痪是有可能治好的,但不能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水平。病人应当到正规医院的康复科就诊,经过针灸、按摩、推拿、电疗、艾灸、肢体功能训练等方法,同时配合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并保证钙质、蛋白质的补充。
脊髓型颈椎病多久瘫痪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脊髓型颈椎病有瘫痪的可能性,但并不是一定会瘫痪,而多久瘫痪也是因人而异,和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以及选择的治疗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患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瘫痪,而有的患者可能受到外伤后突然就瘫痪了。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比较缓慢,会从一开始的局部症状逐渐变为行走困难或胸部出现束带感等不适,患者可能需要拄拐行走。
脑性瘫痪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李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瘫对孩子危害和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和姿势的异常,比如到走的年龄,不能正常行走或者有些孩子虽然能行走了,但是会出现姿势异常等。此外,脑瘫也有可能是痉挛性脑瘫,孩子走路时会出现剪刀一样步态或是有些偏瘫型的脑瘫,患儿一侧肢体肌张力高,一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可能会出现跛行。
脑性瘫痪的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脑性瘫痪的病人有肌张力高的,有肌张力低的,另外有一些偏瘫的,或者是这个有合并症的等等这些,合并有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这种病人,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病人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方说一个病人他的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这个病人我们可能要选择包括蜡疗、中药熏蒸、水疗等等这些,当然也包括按摩,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他肌张力特别高的情况下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四个,第一是早产,第二缺血缺氧、窒息,第三十胆红素脑病,第四则是孕期感染,常见的感染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风疹病毒感染等。小儿脑性瘫痪应及时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面肌瘫痪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的面肌瘫痪,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很少需要做手术治疗,除非是因为长期以后,因为恢复不良而引起了口角痉挛,可以去做神经减压术呃,但是在做神经减压手术之前,其实可以先去肌注肉毒素,如果一定要去做手术治疗,则要做一下术前评估,比如肌电图啊,或者查一下是否有内科系统疾病等。而做完手术之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神经营养的药物,辅
面肌瘫痪早期症状?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分为中枢性面肌瘫痪和周围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肌瘫痪就是面神经炎,在早期一般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受风寒的病史,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等,表现为一侧眼力上下均受到影响。中枢性面肌瘫痪一般只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面肌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有周围性的面肌瘫痪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通常周围性的面肌瘫痪需要与面肌痉挛相鉴别诊断,同时还要与重症肌无力做鉴别诊断。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要明确是脑梗死、脑出血还是肿瘤占位等导致的。也有部分面肌瘫痪会伴有头痛、眼睛发红等表现。
免费咨询